乙
乙 解释
○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尙彊。其出乙乙也。乙承甲。象人頸。見說文。
○ 十干之一。爾雅‧釋天:大歲在乙。曰旃蒙。又月在乙曰橘。
○ 讀書以筆志其止處也。史記‧東方朔傳:讀之止。輒乙其處。
○ 文有脫字。勾其旁而增之也。唐試士式。乙幾字。字有遺脫。勾其旁而增之。曰乙。
○ 魚腸也。一曰魚腮骨。禮記‧內則:魚去乙。
○ 虎乙。茅亭客話:虎有骨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脇兩傍皮下。人取佩之。臨官足以威眾。無官佩之。無憎疾者。
○ 甲乙。次第也。如文選賦甲賦乙。古律令甲令乙。漢制甲帳乙帳之類。
○ 姓也。漢南郡太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 太乙。山名。一作太一。
乙 第 15 页 第 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