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zhòng异体字:【𠁦 𠁧 𠔈 𠔗 𠁩】解释
○ 和也。見說文【段注】和也非是。當作內也。宋麻沙本作肉也。一本作而也。正皆內之譌。
○ 方位也。四方之中央爲中。左右之間亦爲中。
○ 等別也。官有中士中將。論人有中材中姿之稱。
○ 內也。易坤: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 間也。荀子‧非相:五帝之中無傳政。〔如云六朝中五代中。卽言六朝間五代間也。〕
○ 精神也。莊子‧田子方:爾其中也殆矣。
○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 身也。禮記‧檀弓: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 臟也。素問陰陽類論:五中所主。
○ 性情之正。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 正道也。〔論語堯曰〕:允執其中。
○ 正氣也。左成十三年傳: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 猶忠也。周禮大司樂:中和祗庸孝友。
○ 順也。莊子‧在宥: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
○ 正也。禮記‧儒行:儒有衣冠中。
○ 直也。禮記‧玉藻:頭頸必中。
○ 可也。左成二年傳無能爲役注:不中爲之使役。〔俗謂不可。不行。俱曰不中。〕
○ 半也。列子‧力命:得亦中。亡亦中。〔舊曆八月十五稱中秋。謂秋之半也。年四十稱中年。謂人生之半也。〕
○ 成也。禮記‧禮器:因名山升中於天。〔謂祭吿成功。〕○ 藏也。禮記‧鄕飮酒義:冬之爲言中也。
○ 滿也。漢書‧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 穿也。考工記‧桃氏:中其莖。
○ 當也。史記‧孔子世家:折中於夫子。
○ 受獄訟之成也。周禮鄕士:士師受中。
○ 盛算器。禮記‧投壺:司射奉中。【疏】中之形。刻木爲之。狀兕鹿而伏。背上立圜圈以盛算。
○ 關與婚姻事曰中。穀梁桓九年傳:爲之中者歸之也。
○ 居間曰中。俗所謂中人是也。
○ 中飽。謂吏胥隱蝕稅課也。又無論何人。無論何事。凡陰蝕公利者。皆謂之中飽。
○ 中立。謂甲乙國有戰爭。其外丙丁國。不左右袒也。又比利時爲永久中立國。
○ 中民。善治民也。莊子‧徐無鬼:中民之士榮官。
○ 國中。城內也。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
○ 中國。對外國而言也。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又謂徧國中也。孟子‧離婁:得志行乎中國。
○ 中朝。卽中央政府。對省而言也。
○ 政權集中。對地方而言也。
○ 姓也。漢中京。又中行、中野、中英、中梁、中壘。皆複姓。
○ 通忠。古本孝經聖治章:難進而盡中。釋文:中。古與忠通用。
解释○ 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 合也。左定元年傳:未嘗不中吾志也。〔前代科舉稱中式。言合程式也。俗云不中意。不中選。中均有合之意。〕
○ 傷也。莊子‧達生: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言中風中暑。〕
○ 應也。禮記‧月令:律中大簇。
○ 適也。淮南‧原道:動靜不能中。
○ 要也。周禮天府: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司農注:治中。謂治職簿書之要。
○ 再也。通鑑:周宣王成中興之名。〔案中酒之中。俗讀去聲。古亦讀平聲。中興之中。俗讀平聲。古亦讀去聲。〕
○ 得也。周禮師氏:掌國中失之事校勘記:中失猶得失。〔中。杜音得。〕


8 页 第 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