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陀骨切;《集韻》:陁沒切,𡘋音突。
《爾雅・釋鳥》:鳥鼠同「穴」,其鳥爲鵌,其鼠爲鼵。〔註〕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而小,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今在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中。孔氏《尙書傳》云共爲雄雌,張氏〈地理志〉云不爲牝牡。
注解
〔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鼠部。
〔鼵〕字拼音是t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鼠、突。
〔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ū] ⑴ 古书上指一种与鵌鸟同穴而居的鼠。似家鼠而小,色黄,尾短,尾毛蓬松。亦称“兀鼠”。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