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𡘋音騶。
《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改曰鄒。
例又,通作騶。
《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
例又,姓。
《廣韻》:漢有鄒陽。
音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
《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正義〕鄒,音聚──俗省作邹。互詳前郰字註。
注解
〔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鄒〕字拼音是z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芻、⻏。
〔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u] ⑴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⑵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