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𡘋音冥──邑名。
《左傳・僖二年》:伐鄍三門。〔註〕鄍,虞邑也。又,〈成二年〉:公會晉師于上鄍。〔註〕地名,闕。
〇〔按〕《後漢・郡國志》有鄍聚。〔註〕服虔曰:晉別都。
《博物志》曰:諸侯會于溟亭,蓋晉地也。大約晉滅虞後,其地遂爲晉有,故《說文》直以鄍爲晉地,而不復原其爲虞邑也。
注解
〔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鄍〕字拼音是m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冥、⻏,五行属水。
〔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íng] ⑴ 古邑名,中国春秋时虞地,后属晋,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