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鄒滑切;《集韻》:側滑切;《正韻》:側八切,𡘋音札。
《玉篇》:草初生貌。
《詩・召南》:彼茁者葮。〔傳〕出也。
《關尹子・八壽篇》: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蕭蕭。韓愈文:蘭茁其芽。
例又,《孟子》:牛羊茁壯長而已矣。〔趙岐註〕茁,生長貌。
音又,《韻會》:厥律切,音橘。
《廣韻》:草芽也。
音又,《集韻》:竹律切,音㤕──義同。
音又,《集韻》:之出切,音䪼──草名,葫䔞也。
音又,《韻補》:側劣切,音拙。蘇軾詩:韭芽戴土拳如蕨,霜葉露芽寒更茁。
注解
〔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茁〕字拼音是zhuó,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出,五行属木。
〔茁〕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艸,从出,出亦声。本义是植物才生长出来的样子。
〔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ó] ⑴ 植物才生长出来的样子。⑵ 壮盛,壮健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