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馳僞切,音膇。
《正韻》:直類切,音隊。
《說文》:以繩有所懸也。
《博雅》:縋,繩索也。
《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
注解
〔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縋〕字拼音是zh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追。
〔縋〕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追聲。本义是糸在繩子上放下去。
〔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ì] ⑴ 用繩索拴住人或物從上往下放。《説文•糸部》:“縋,以繩有所縣也。”⑵ 繩索。《廣雅•釋器》:“縋,索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