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𡘋彌遙切,音蜱──竹名。
《玉篇》:竹門也。
《集韻》:細竹。
《筍譜》:篻竹實中,𥳞屬,出韶州,莖五六寸,中爲弩矢。左思〈吳都賦〉:篻簩有叢。
音又,《集韻》:𤰞遙切,音猋。
《廣韻》:敷沼切;《集韻》:匹沼切,𡘋音縹──義𡘋同。
音又,匹妙切,音票──竹名,出九眞。
《異物志》:篻竹大如㦸槿,實中,勁强,交阯人銳之爲矛,甚利。
注解
〔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iǎo、bi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票。
〔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iǎo] ⑴ 一种竹子,竹杆坚硬厚实,可做矛。亦称“筋竹”。⑵ 竹笋。⑶ 竹门。㈡ [biāo] ⑴ 竹子生长的样子。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