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𡘋音劑。
《說文》:穫刈也。一曰撮也。
《廣韻》:刈禾把數。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穧,禾之鋪而未束者。
音又,《廣韻》、《集韻》𡘋子例切,音祭。又,《集韻》:疾二切,音自。又,在禮切,音薺。又,疾智切,音漬──義𡘋同。
例又,《集韻》同「䆅」,積禾也。
注解
〔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穧〕字拼音是j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齊。
〔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 ⑴ 收割。⑵ 割下来没有捆的农作物:“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⑶ 量词(a.古代容量单位,即“撮”;b.刈禾把数,四把为穧)。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