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都鄧切;《集韻》、《正韻》:丁鄧切,𡘋音鐙──同「嶝」。
《玉篇》:巖磴也。
《水經注》:羊腸坂,在晉陽西北,石磴縈委若羊腸焉。
例又,石橋曰磴。孫綽〈游天台山賦〉:跨穹隆之懸磴。
例又,石磴,山名。
《水經注》:漳水歷鹿臺山,合鞮水,出銅鞮縣西北石磴山。
音又,《集韻》:台隥切,音霯──小水相益也。
音又,都騰切,音登──益石也。
注解
〔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磴〕字拼音是d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登,五行属土。
〔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èng] ⑴ 石头台阶⑵ 台阶或楼梯的层级。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