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敷容切,音丰。
《廣韻》本作㷭。
《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
《漢書》作㷭。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桔槹,如有𡨥則舉之;燧積薪,有𡨥則燔然之也。
例又,《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音又,《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注解
〔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烽〕字拼音是f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夆,五行属火。
〔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火,夆( fēng )声。本义是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ēng] ⑴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