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𡘋音逸。
《說文》:器滿也。
《爾雅・釋詁》:溢,盈也。
《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例又,《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又,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例又,洋溢也。
《中庸》:洋溢乎中國。
例又,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例又,《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例又,《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例又,同「鎰」。
《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例又,通佾。
《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
音又,《集韻》:食質切,音實。
《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音又,神至切,音示。
《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音又,《韻補》叶子既切,音意。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栖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韻補》叶子旣切,音意。
謹照韻補原文,子旣切改於旣切。
注解
〔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溢〕字拼音是y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益,五行属水。
〔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是水漫出来。
〔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充满而流出来⑵ 过分⑶ 超出⑷ 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