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匹卦切;《集韻》、《韻會》:普卦切,𡘋音𠂢。
《說文》:別水也。一曰水分流也。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歸海而會。
例又,《博雅》:水自分出爲派。
音又,《集韻》:卜卦切,音𥿯──谷名,在安邑。
音又,莫獲切,音麥──泉潛通也。
音又,《韻補》叶滂佩切,音配。歐陽修〈病暑賦〉:覽星辰之浮沒,視日月之隂蔽;披閶闔之淸風,飮黃流之巨派。
音又,叶普駕切,音怕。呂溫〈勳臣贊〉:河出昆侖,來潤中夏;連山合沓,橫擁其派。
音或作泒,非。泒音孤──水名。
《博雅》水自分出爲派。
謹照原文分改汾。
注解
〔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派〕字拼音是p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𠂢,五行属水。
〔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ài] ⑴ 水的支流⑵ 一个系统的分支⑶ 作风,风度⑷ 分配,指定⑸ 指摘⑹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