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所晏切,音訕。
《說文》:魚游水貌。
例又,以簿取魚曰汕。
《詩・小雅》: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箋〕樔或作罺。
《爾雅・釋器》:罺謂之汕。〔疏〕郭璞曰:今之撩𮊁。李巡曰:汕,以簿取魚也。韓愈詩:况住洛之涯,魴鱒可罩汕。
例又,水名。
《史記・朝鮮傳》〔註〕:張晏曰: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爲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所𥳑切,音產。又,《集韻》:師閒切,音山──義𡘋同。
以簿取魚曰汕。
謹照原文簿改薄。
《詩・小雅》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箋》樔或作罺。
謹照傳文省下汕字。照原晝箋改釋文。
注解
〔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汕〕字拼音是sh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山,五行属水。
〔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àn] ⑴ 〔~~〕群鱼游水的样子,如“南有嘉鱼,丞然~~”。⑵ 古代称抄网类的捕鱼用具。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