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之翼切;《集韻》、《韻會》:質力切,𡘋音職。
《說文》:杙也。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郭註〕橜也。
例又,《玉篇》:繫牛杙。
《周禮・春官》:大祭祀,展犧牲,繫于牽,頒于職。〔鄭註〕職,讀作樴。〔疏〕謂牽牲于臬,置臬之時,樴樴然作聲,故讀从樴。
音又,《集韻》:敵得切,音特──義同。
音又,《集韻》:逸織切,音弋。
《說文》劉杙,或作樴。
《周禮・春官》大祭祀,展犧牲,繫于牽,頒于職。
謹照原文春官改肆師。牽改牢。職下增人字。
注解
〔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樴〕字拼音是zh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戠。
〔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í] ⑴ 小木桩:“妇入门,先拜猪~及灶。”⑵ 量词,相当于“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