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𡘋音獨。
《說文》:匱也。
《禮・少儀》:劒則啟櫝。〔註〕劒函。
《儀禮・聘禮》:賈人西向坐,啟櫝取圭,垂繅,不起而受宰。〔註〕圭函,故凡緘藏物者,皆曰櫝。
《論語》:龜玉毀於櫝中。
《左傳・襄七年》:瑤甕玉櫝。
例又,《博雅》:棺也。
《前漢・成帝紀》:其爲水所流壓死,令郡國給槥櫝葬埋。
例又,《說文》:大梡也。
《國老談苑》:漢文帝命大官每具兩擔櫝,謂之櫝食。
例又作樚,木名。見樚字註。
《儀禮・聘禮》賈人西向坐,啓櫝。
謹照原文西向改西面。
〔註〕圭函故。
謹按註無此語,今改爲釋文函也。
《左傳・襄七年》瑤甕玉櫝。
謹照原文襄改昭。
注解
〔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櫝〕字拼音是d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賣。
〔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ú] ⑴ 见“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