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丘圓切;《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𡘋音棬。
《集韻》:連弩也。
《前漢・司馬遷傳》: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張空弮,冒白刃。〔註〕李奇曰:弮,弩弓也。師古曰:弮,讀者以爲拳掔之拳,大謬。拳則屈指,不當言張,陵時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是手拳也。
例又,《廣韻》:縣名,在滎陽。
音又,《集韻》:古倦切,音眷──義同。
例又,與卷通。
《廣韻》:書弮也,今作卷。
例又,與絭通。
《集韻》:弮通作絭,攘臂繩也。
例又,與𢍏通。
《集韻》:𢍏,摶飯也。或作弮。
注解
〔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弮〕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uàn、q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龹、弓。
〔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uàn] ⑴ 卷曲。⑵ 古同“卷”,书卷。⑶ 古同“絭”。㈡ [quān] ⑴ 古县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