尃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芳蕪切;《正韻》:芳無切──𡘋與敷同。
《說文》:尃,布也。从寸,甫聲。〔徐曰〕布以法度也。
《玉篇》:徧也。
《易・說卦》:震爲尃。
《石經》作旉。又,《史記・封禪書》:雲旉霧散。
音又,《集韻》或作溥。
《禮・祭義》:溥之橫乎四海。〔註〕讀如尃。
音又,《集韻》本作佈,佈散也。博古切──或作尃。
《正字通》:尃有布義,不必改音布也。
例通作敷。
注解
〔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寸部。
〔尃〕字拼音是f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甫、寸。
〔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ū] ⑴ 古同“敷”。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