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𡘋音吁──姁媮,美貌。
《前漢・呂后紀》:后名雉,字娥姁。
音又,《集韻》:權俱切,音劬──姁姁,和好貌。
音又,《廣韻》:况羽切;《集韻》:火羽切,𡘋音栩──佚樂也。
《呂覽》:燕雀處堂,子母姁姁然相樂也。
音又,《廣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𡘋音煦──嫗也。
《史記・淮隂侯傳》:項王言語姁姁。
音又,《集韻》:區遇切,音𤛐──河南謂婦曰姁。
例噓、姁、欨、喣、嘔𡘋通。
注解
〔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女部。
〔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ǔ、x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女、句。
〔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ǔ] ⑴ 〔~~〕①喜悦自得,如“燕雀争善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焉相乐也。”②和悦;温和,如“项王见人恭谨,言语~~。”⑵ 年老的妇人。㈡ [xū] ⑴ 〔~媮(yú ㄩˊ)〕神态和悦娇媚,如“姣服极丽,~~致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