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况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𡘋音詡。
《玉篇》:噢咻,痛念之聲。
《廣韻》:噢咻,病聲。
《集韻》:或省作休。
音又,《正韻》:讙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虛尤切,音休。
《廣韻》:口病聲也。
《集韻》或作喣。
例又,《孟子》:衆楚人咻之㊟。〔註〕咻之者,嚾也。
音又,《集韻》:虛交切,音詨──與烋同。詳火部烋字註。
音又,《集韻》、《類篇》𡘋吁句切,音煦──與呴同。詳呴字註。
注解
〔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咻〕字拼音是xi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休,五行属金。
〔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ū] ⑴ 〔~~〕a。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b。象声词,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⑵ 吵,乱说话。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