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息吏切;《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𡘋音四──偵𠋫也。又,察也。
《前漢・文三王傳》:左右弄口積,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又,《唐書・陸贄傳》:李楚琳挾兩端,有所狙伺。
例又,通司。
《前漢・灌夫傳》:魏其與夫人益市牛酒,令門下𠋫司,至日中,丞相不來。
音又,《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相咨切,𡘋音斯──義同。
例別作。
注解
〔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ì、c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司,五行属金。
〔伺〕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司声。本义是候望,探察。
〔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ì] ⑴ 观察,侦候㈡ [cì] ⑴ 〔~候〕a.在人身边供使唤;b.照料饮食起居(“候”均读轻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