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韻會》、《正韻》𡘋之夜切,音柘。
《說文》:蟲也。一曰蝗類。
例又,《玉篇》:䑕婦,負蠜也。
《周禮・秋官・赤叐氏》:貍蟲。〔註〕貍蟲,䗪,肌蚞之屬㊟。
例又,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䗪蟒。
音又,《廣韻》:之石切,音隻;《唐韻古音》:張略切,音擆──義𡘋同。
例《玉篇》一作蟅。
《周禮・秋官・赤叐氏》〔註〕貍蟲。䗪,肌蚞之屬。
謹照原文蚞改蛷。
注解
〔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䗪〕字拼音是zh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庶、虫。
〔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è] ⑴ 地鱉蟲。又名“土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