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張連切,音旃。
《集韻》:迍邅,難行不進貌。
《易・屯卦》:屯如邅如。
《楚辭・九諫》:蹇邅迴而不能行。
音又,《廣韻》:持碾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碾切,𡘋𧾍上聲──轉也、逐也。屈原〈離騷〉:邅吾道夫崑崙。〔註〕邅,轉也。楚人名轉曰邅。又,《楚辭・九歎》:邅彼南道兮,以征夫宵行。〔註〕言已放逐而流轉江南也。
音又,《廣韻》:除善切;《集韻》:丈善切,𡘋𧾍去聲──移也。又,循也。
《楚辭・九諫》蹇邅迴而不能行。
謹照原書九諫改哀時命。
注解
〔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邅〕字拼音是zhā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亶。
〔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亶( dǎn )声。本义是转,改变方向。
〔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ān] ⑴ 难行不进:“屯如~如,乘马班如。”⑵ 艰险:“下江忘其险,入漕忘其~。”⑶ 转,改变方向:“~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