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子紅切。
《集韻》、《韻會》:祖叢切,𡘋音葼。
《說文》:生六月豚。一曰一歲豵,尚叢聚也。
《爾雅・釋獸》:豕生三,豵。〔註〕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
《小爾雅》:豕之小者謂之豵。
《詩・召南》:壹發五豵。
《晉書・張協・七命》:班題之豵。
音又,《廣韻》:卽容切;《集韻》:將容切,𡘋音蹤。又,《集韻》:牆容切,音從──義𡘋同。
例《集韻》或作𤡆。
注解
〔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豕部。
〔豵〕字拼音是z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豕、從。
〔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ng] ⑴ 小猪;亦泛指小兽:“壹发五~。”⑵ 一胎生三子的猪。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