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方榘切;《集韻》:匪父切,𡘋音甫。
《說文》:俛,病也。
《博雅》:㾈,短也。揚子《方言》:桂林之中謂短矲。矲,通語也,東陽之閒謂之㾈。〔註〕言㾈視之,因名。
音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音又,《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𡘋音父──病腫。又,俛,病也。
《集韻》或作痡。
音又,《五音集韻》:甫無切,音跗──義同。
注解
〔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㾈〕字拼音是fù,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付。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