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𡘋音精。
《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
《爾雅・釋天》: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
《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
《詩・鄘風》:孑孑干旌。
《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建旌。
例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
例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例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例又,《書・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例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
例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
例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爾雅・釋天》旄首曰旌。
謹照原文旄上增註字。
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謹按此十九字亦係爾雅釋天文,謹改於亦有旒之下,廣雅之前。
斿車建旌。
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
注解
〔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旌〕字拼音是j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生,五行属金。
〔旌〕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īng] ⑴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⑵ 表扬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