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𢧉
音《唐韻》、《集韻》、《韻會》:側角切;《正韻》:竹角切,𡘋音捉。
《說文》:斬也。
《書・泰誓》:斮朝涉之脛。〔註〕斬而視之。〔疏〕斮,斫也。
《史記・魯仲連傳》:因齊後至則斮。〔註〕欺三軍者,其法斮。
例又,《楚辭・七諫》:羌兩足以畢斮。〔註〕斮,斷也。
例又,《爾雅・釋器》:魚則斮之。〔註〕謂削鱗也。
音又,《廣韻》、《集韻》𡘋側略切,音灼。又,《集韻》:士略切──義𡘋同。
注解
〔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斤部。
〔斮〕字拼音是zh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昔、斤。
〔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ó] ⑴ 古同“斫”,斩断。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