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𢙸
音《唐韻》:烏代切;《集韻》、《韻會》:於代切,𡘋音愛──仿佛貌。
《禮・祭義》:祭之日入室,𠎹然必有見乎其位。〔疏〕陸氏曰:微見也。
例又,《爾雅・釋言》:𠎹,唈也。〔註〕嗚唈,短氣也。
《荀子・禮論篇》:詭唈𠎹,而不能無時至焉。
例又,𠎹逮,玻璃類也,能照小物爲大物。見《丘陵學山》。
音又,《韻補》叶許既切,音戲。
《詩・大雅》:如彼遡風,亦孔之𠎹。鄭氏曰:使人唈然如鄕疾風不能息。
例俗作僾。
《禮・祭義》祭之日入室,𠎹然必有見乎其位。《疏》陸氏曰,微見也。
謹按此釋文非疏也,謹將疏陸氏曰改爲釋文音愛,微見也。照原文改微見貌。
注解
〔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𠎹〕字拼音是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𢜤。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