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三秋”。唐 独孤及《将赴京答李纾赠别》诗:“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详细解释不朽:永不磨灭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件是永不磨灭的功德伟业。
详细解释三不:不饮酒,不近女色,不贪财;惑:迷惑。指在酒、色、财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
详细解释《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春秋时,孔子与弟子数人,乘马车来到洛邑太祖后稷庙里参观。庙堂右阶前,有一尊金人塑象,嘴上贴了三道封条,背上还铭刻着一段教育人勿多言,勿多事的话。多言多事,则多败患。后因用为谨慎言语的典故。 唐.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赋》:“永忘一顾之念,难夺三缄之志。”
详细解释同“三绝韦编”。唐 耿𣲗《题李孝廉书房》诗:“业就三编绝,心通万事闲。”
详细解释同“失马塞翁”。唐 许浑《怀旧居》诗:“朱门迹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详细解释源见“武城弦”。指出任地方长官。宋 陈德武《望海潮.和韵寄叶睢宁》词:“才试牛刀,俄惊凫舄,令人去后多思。”
详细解释同“束之高阁”。唐 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详细解释同“四壁空”。宋 陆游《书斋壁》诗:“室空惟是四壁立,面瘦渐生双颊颧。”
详细解释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 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详细解释形容盼望殷切。元王恽《送李郎中北还》诗: “落日乡音杳,秋空望眼穿。” 参见:○望眼欲穿
详细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详细解释同“闻鸡起舞”。宋 辛弃疾《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详细解释噍类:咬东西的动物,指活人。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
详细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详细解释源见“庖丁解牛”。比喻洞彻事理,技艺精纯。唐 刘长卿《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诗:“逢时将骋骥,临事无全牛。”唐 李白《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长桑晚洞视,五藏无全牛。”
详细解释同“五日京兆”。唐 卢照邻《哭金部韦郎中》诗:“金曹初受拜,玉地始生香。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宋 陆游《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肴及橄榄并简诸同僚》诗:“但恨五日尹,阻造三语掾。”
详细解释同“笑中刀”。唐 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七:“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元 秦简夫《东堂老》一折:“都是些绵中刺,笑里刀。”
详细解释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详细解释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详细解释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详细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参见”一丘之貉“。
详细解释像蚂蚁跟着磨盘运转一样。比喻人一生一世奔波劳碌,仍摆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支配。
详细解释用手捂着鼻子轻声吟咏。形容用雅正的声调拉长声音吟咏。
详细解释殊: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指人的性格、行为等不一般或事物很有特色。
详细解释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详细解释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详细解释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详细解释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