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他们教给学生无尽的知识,让你懂得人生的哲理,师生情也似细流涓涓流淌在心与心之间。
我是一名初中生,学科多了老师自然也多,但是,除了与班主任相处、接触的较多,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更多的则是靠学习成绩来维持。所以,成绩有时真的决定着老师对你的关注。然而,在我小学时候有一位良师,将我与这位老师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美术和书法。
朱老师,我小学时候的美术老师。她留着扎起的长发,由于出过车祸,腿脚落下残疾,走路不方便。但却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柔弱的朱老师,却有着极强的美术功底和强大的内心世界。
我与朱老师的相识,是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在许多不同的老师指导下学过画画。素描、儿童画、水彩,我都有所接触,也创作过一些“小作品”。爸妈看我热爱画画,便四处帮我寻良师。最终,我跟爸爸带着我的一些绘画作品找到了朱老师。在朱老师家长谈后,我正式成为了朱老师的学生。
朱老师对待新学生很和蔼,容易接近。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很喜欢朱老师。
朱老师的学生很多,起初我们在朱老师家的地下室学习画画,环境虽然简陋,但贴在墙上的学生们的一幅幅作品,却在昏暗灯光的照射下,成为狭小房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始学最基础的水粉。老师在画桌的前方,她画一笔我们画一笔,一幅画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虽然手上到处是颜料,但看到自己的画,我们十分开心,老师看到我们开心的样子,也微微一笑。
在朱老师家学习了一段时间绘画后,或许是老师看到了我的某些潜质,又让我学习书法。正确的姿势是练习书法的重要基本功,握笔的姿势、坐姿,都关系着你的下一笔是否能写好。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很累。先练姿势,一练就是几十分钟,有时胳膊都会痛。到真正开始写字时才领会到其难度所在,往往会在写字的过程中忘记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被老师抓个正着。连一点、一横、一撇都写不好,我不免着急。然而老师会在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你帮助,老师会握住你的小手,随老师那娴熟的手法一起写,让你感受正确的写法。
枯燥有时是难免的,然而坚持就是胜利,在临摹了不知第几本不同的书法书,画出了不知第几幅画后,我终于夯实了基础。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从儿童画到写生到素描,从正楷到行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成了朱老师的得意弟子。老师对我的要求也更严格,有时为完成一幅参赛作品陪我熬到很晚。为完成《沁园春·雪》,经过了无数次失败。老师从头到尾看着我进步与成长。写书法要求静,每到写一首长诗,每当我手心里紧张的抖出汗,手中的毛笔快从手中滑落时,老师都会鼓励我,有时是一块橘子,有时是一杯热水,有时也许是轻轻地抚摸一下我的脑袋,我的心也就平静了。老师为不让他人影响,宁可让其他人多等几分钟也不愿让我写错一撇一捺。
每当我画素描,线条乱的找不到弥补的方法,每当我因经不住枯燥的明暗交界线,每当我无从画起时,朱老师那神奇的几笔总能将我从悬崖边拉回来,虽然有时会受到批评,然而在老师的教诲下,最终完成的作品总是让人满意。
有时画的晚了,老师会留我在她家吃饭。有时我会和老师一起收拾杂乱的房间,将这带有深刻记忆的毛笔收回笔筒,将学生一天写下的字收集起来,很难想象当朱老师一天劳累工作时是什么使她仍旧这么有干劲,仍然不放弃一个学生。或许,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激动的样子,或许,是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帮助,或许,是学生那天真的笑容。
与朱老师经历了这么多时光,师生情也更加深厚,然而我当时小还无法完全领会!
小学毕业了,我离开故乡,离开了朱老师。记得朱老师说:“希望能有‘第二个胡晓阳’”。现在离开朱老师已有一年多了,我相信在她的教诲下肯定有超越我的学生。
在朱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书法的技巧,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书法和绘画的过程中,让我学会了坚持,收获了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坚持不懈的付出,必定有丰厚的收获。我也希望朱老师能塑造出越来越多的好学生,让他们在墨香画意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