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有价,宽容无价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时代,便是黄金时代。”笔者认为,画展主办方之举所体现的“名画有价,但宽容无价”这一价值观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从而在自己周围创造一个小小的黄金时代。
相比于另外两则新闻,主办方的宽容更适合刊登在《暖闻》上。因为在看完另两则后,我不禁想问:难道不用复炸油不是油条哥的责任吗?难道为了工作而无暇孝敬父母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吗?难道人们以做到底线为荣,认为工作在父母之上的行为不让人心寒吗?相比之下,主办方在有权利追讨赔偿的情况下却选择宽容的举动,实在是温暖了人们早已冷淡的心。
面对利益的损失,主办方更不愿意让宽容这一美德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丢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许多人为了追名逐利,已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但是,主办方没有忘!我想,他们一定清楚地记得版画展的初衷是让人们欣赏名画以感受文化、生活之美,从而洗涤那颗沾满浮躁之尘的心。而男孩的赤子之心更是主办方想保护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宽容。在主办方心中,虽名画有价,但宽容无价,一张名画换不来一个健康的心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如是说。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所以主办方懂得孩子难免会犯错;也懂得孩子心中没有太多关于金钱的观念,而更多的是对一件事物的好奇;更懂得儿时痛苦的记忆会成为一辈子都抹灭不去的“心理阴影”。我想,主办方也一定懂得“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所以才会在损失名画的痛心之余,选择点燃蜡烛,照亮男孩成长的道路。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没有玉盘珍馐,可以没有金丝帛缕,但不可以没有善意的教化和温暖的呵护。当孩子也意识到名画有价但宽容无价时,那便是成长了。
秤砣虽小,可压千斤。一则新闻短短百字,却可以通过刊登于报而让宽容之芽在更多人心中生长发育。毕竟新闻是社会的风向标,榜样的力量会让效仿者一一涌现。当宽容常驻于人们心中,那么“扶不扶”不再是问题,“因别人不让座而大打出手”的行为不复存在,“奉献爱心”也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内化成为人们的习惯。到那时,人们不再以黄金为最贵,而是崇尚良心的那点柔软。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在你意识到“名画有价,宽容无价”时,便完成了一次温暖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