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给我的启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0年的沧海桑田,一组组长征史歌在眼前回放,一首首壮的诗篇编出了新世纪绚丽的梦。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用双脚,从中国东南部走到西北部,纵横十多个省,胜利会师,奏响一次永恒的旋律,成为革命胜利的保证,它如一根精神支柱,永远不朽地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一个激励全国人民的口号响遍整个大江南北,它召唤起人们不屈不挠的信念,鼓舞着人们孜孜不倦的向上精神,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长征,是无数红军将士用自己鲜血和生命铸造的,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典范,是共产党的光辉的智慧与勇敢、谋略与眼光的结晶。当风云激荡的战事烟消云散后,我们看清了一切。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回忆说:“干部团一天走两百里的路程,又是黑夜,又是难走的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总能走这么远的路程呢?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是啊,长征跨越中国11个省份,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勇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平均3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大战,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经历多少个艰难险阻的长征,怎么不是独一无二的团队?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队伍,在一次次战役的冲击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面前为何无所畏惧?因为带他们冲锋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精英。遵义会议后,极力纠正博古的“左倾”路线,由毛泽东主席带领继续前进,到最后获得胜利的硕果;因为他们有无与伦比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因为他们是解放中国的使者。他们革命英雄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突破了人们思想境界,编出了一段崭新的革命秧歌是我们新中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丰碑!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现在如此安定繁荣的新中国,用他们的生命谱写出一曲新凯歌!
80年后的今天,不再有战乱纷争的局面,但长征是一段中华儿女永远铭记于心的史记。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现在虽然不需再攀山越岭来换取自由和民主,但有许多同样迂回曲折的人生路等着我们!我们面对的是历史和时代的挑战,更严峻的考验!如果你对现在的觉悟与理解已不再深刻,处于复杂多变而迷失自我的话,请回顾80年前的沧桑岁月—―长征,重温那独立自主,救国救民的革命精神。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中国人,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长征胜利给我的启示】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80年如弹指一挥间,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方兴未艾,当年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也一次次地重现在人们面前。
在那个风雨如磬的年代,红军们千辛万苦。长征中,不仅仅是过去,而且意味着必须躲过敌人的枪炮。还有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他们平均每天走350里才有一次休息,每天平均行程是70里,他们走完并且成功地通过了六种不同的未开发的民族区域,深入了数十年来中国军队从未到过的地方。红军长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种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在这里,我向所有的革命前辈们敬个礼,以表示我对他们的无比敬爱。每当我想起红军们长征的场面,我就忍不住要向全世界大声宣布:看,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红军们的不怕艰苦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令人油然生起敬意,那种精神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外再一次向革命前辈们敬个严肃的礼。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我们要毫不畏惧地擎起,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祖国灿烂的明天。
在这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只有我们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国家栋梁;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才能在新的长征途中出份力量。
让我们在新的长征的征途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长征精神,继续把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