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谈
当西施可以为情跳崖,当武帝可以为情所困,当清宫可以旅游纪念,当民国不再遥远,目极四望,中国的影视行业可谓将“变编”进行到底,如此的篡夺经典的内核,娱乐大众,是否太过随意,太过轻浮。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包容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一种文化的结晶,是独立的,不可分割的,我们崇尚经典,追忆经典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保有智慧,守住人文的底线,起严肃性的外表与内在是不可动摇的,它不愿笑着讲述悲惨的历史,也不愿堕入市井谈资的揶揄改创。其在文学,在精神的领域永远眺望一切,我们仰望却不可平视及至俯视。
然逆流不断,经典之堤已是千疮百孔,我们用现代的娱乐之斧凿开了暗流涌动的决口。当《赵氏孤儿》的人物的正义善恶变得模糊不清,当北宋的战争连年可以用来搭建英雄救美、江山割据、占山为王的草寇舞台。当唐代的煌煌烈烈可以渲染宫斗的必要可喜,当清廷的腐朽无能可以成为取悦国人,满足自视的借口托词时,当民国的历史的断代可以演绎商界决战,群雄角逐时,那些艺术家们为此焚膏继晷,不思茶饭,终于一部部快餐、一盒盒稀饭被端上荧屏的盛宴,国人的饮啜之声可感于耳,可泣于心,所谓的经典成为了人们消费的场所,成为发扬国民劣根性的强大动力。
然此种种背后究竟是什么昧了中国人的碧落青天,蓝色苍穹?细细想来,当今国家正处于文化、经济的转型期,国人既刚从中国的建立启帆中跃跃欲试,又瞭望着海外的繁荣似锦,心理的落差,让我们毫不犹豫地接来一切舶来品,一切“ABC”,我们自甘匍匐以免心里的斗争纠结,因此我们对过去的一切,如村落、遗址,认为可以删去,以为留下历史的主脉,骨干便会使肉体重生,使面容可掬,实则如同文化的分流溢支,导致的是经典的独立无象,是历史的断代相连,经典与我们如今的些许遗有无法匹配因而促使发挥想象,增骨加分,塑成了一座泥中精品,无法屹立。
对待经典,我们无法改变时代,但对于经典,首先我们必须虔诚地供奉,经典是经岁月风刀雕镂砌成,品质无可怀疑,经典更是历史,因而必须以一个大历史观的角度去审视,经典不可为娱乐服务,为流俗屈服,它更应该作为心灵的一处高地,可让人驻足。脱开名利的沼泽,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经典永远要束之高阁,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切实谨慎的方法去升华经典,赋予经典以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历史观。
让经典喜闻乐见,不是说教的姿态,但也不是让人把玩于手,咋舌评论的奇珍异玩,如此经典方可屹立,方可铮其骨而化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