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读后感

好吧,我也来写点读后感。上周拿到了杜君立先生的新书《历史的细节》,看完了,想写点东西,整理一下自己的体会。

1、我们这代人,初次接触历史一般都在学校。没记错的话,历史、地理、生物通常一道登场。哦,对了,还有政治。历史老师一般都照本宣科,搞得大家昏昏欲睡。笼统地记得,历史都是黑暗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总是农民兄弟。顺理成章地,历史课的重点一般落在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一直到,洪秀全的农民起义上。当然,他们都失败了,这让人很扫兴。老师总结了他们失败的原因,一律是“局限性”所致,这种高度概括让我觉得没头没脑的,但答出这条,考试也能应付几分,考完了,交了差,也就万事大吉了。当时,朦朦胧胧地觉得,如果他们遇见马克思列宁,革命早就成功,而共产主义几乎就是现实了,想到这些,不免有些伤感遗憾。政治老师早已为我们规定了方向,笃定是共产主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领导、老师和同学显然很有把握,说到这些就抑制不住地激动,相应的,失败和枯燥的历史,就这么见鬼去了。后来,年纪大了?了解到洪秀全成天躲在宫里,和几千个宫女胡搞,根本不干正事,很吃惊。“局限性”原来是“局限于性”的意思,老师就是含蓄,害得我们懵懂了那么久。早说的话,历史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您说,那么多人,他怎么忙得过来呢?

2、是的,他怎么忙得过来呢?2025年3月14日,日理万机的温总理对记者说:重庆的领导要反思。重庆和薄熙来就真的开始烦死了,举国皆惊诧。第二天是“315”,我想,这一定是历史的巧合。许多人早就觉得“唱红歌”别扭,文革的时候已经唱大发了,很反胃,怎么没过几年又开始了呢?历史真的会反复么?想到这些,觉得有必要找些资料,反思一下了。在博客中国里看到李吉诃德的文章,好喜欢,猛读。他是李悔之先生的朋友,老李写的“梁山新传”刚刚露脸就被删了,就一直等,后来,老李介绍了几个博客,杜君立的博客也在其中,从此,他们的文章就成了我了解时事的参考。他们的文笔、立意、见解都独到,诃德诙谐,悔之老道,君立则精致充沛,这是我对他们的印象。有了他们的文章,再看世事变幻,就不那么虚头八脑的了。再后来,我在新浪注册了@菜根谭印象,和@杜君立有了些直接的关系。这时,新浪官方报道:薄与多名妇女有不正当关系,呵呵,看来他也有“局限性”的问题,历史真的会反复,这已不奇怪了,老师的话一向是对的。

3、老师的话一向是对的,或者说见解对的,应是老师。(呵呵,我对这个逻辑有点得意,做粉丝看来大有潜力。)但杜君立老师的话大都散落在网络里,有时还被禁言屏蔽删号,如果能有一本书集结成册,以备不时之需,就再好不过了。想着想着,就赶紧买了本《历史的细节》,真是得偿所愿心想事成。不过,这本书不是他博客的汇编,而是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几乎是历史的百科和索引。阅读的时候,我时常感慨,他的书房一定在飞机上,否则,开阔的视野,久远的叙事,从容的行文以及偶尔还有些忧郁和悲天悯人的急切从何而来?或许进一步地,读着本书也应在飞机上,有想法了,就看看窗外。另外,历史又好像他手上的藤蔓,“这里是叶、这里是花、这里是分叉、这里是瓜果?”,许多时候,他会告诉你,这是“苦瓜”而且长歪了!藤蔓在延续和生长,一直爬到树梢或钻进草丛,还会结出怎样的果呢?这时,不妨到屋后的菜园子里去走走?

4、不妨到菜园里走走,见满眼的油菜花,乃大悦,春天真的来了!这些花景,在历史上或许年年如此的吧。是应多读些历史和历史书,让心里也开出茂盛的花,给心灵一个苏醒的春天的明证。《历史的细节》开列了历史科目的清单,有些书,看来是必读的了。这对我这种有历史“局限性”的读者而言,真不知是一个好消息呢?还是一个好消息呢?不过,那么多的书,从哪里开始呢?我在菜院子里踱着步,思考?我似乎应买一个地球仪,先转转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好吧,先找本《全球通史》看看,慢慢来,不要着急。

5、不要着急。其实我挺着急的,——“正如波兹曼的悲观预言,在一个‘娱乐至死’时代,与其说我们面临奥威尔困境,不如说进入赫胥黎陷阱。奥威尔担心信息被剥夺,赫胥黎则担心有效信息被淹没。”——读到这样的文字,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白痴。《历史的细节》中,类似的文句比比皆是,也就是说,没有大量的阅读和思考,面对这样排山倒海的信息,你只能缴械投降。而这又是智者的诘问和思考,如果希望自己不被历史甩掉,就有必要及时地跟进。还好,杜君立先生们在引路,承担了历史信息的“整合”重任,这为我们这些历史“局限性”的人纾了困。这本书用了知识分子“瞿秋白”的诗歌开头,而结尾用诗人海子的诗结束。《瓦尔登湖》的田园牧歌怡然幽静,好像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蹄子轮子和机器不停地喧嚣,“人性亘古不变,他把未来固定在了过去”。国人的生活真像是电影“美国丽人”的翻版,阿甘一般地奔跑,但菜价又涨了?数不清的焦虑,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而历史凝在了此刻。

6、引用一下《历史的细节》的题记:历史是“时光老人”在过去年代的无数领域中间修筑起来的“经验之塔”,要爬上这座古老建筑的顶端以便一窥全貌殊非易事。那里没有电梯,但是年轻人的脚力甚健,可以最终达到目的。在这里,我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交给你们。等你们回来的时候也就明白,我何以如此热心——房龙。我想,这也是杜先生的意思。而我粗读了这本书之后,想起啦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往着未来,即便难免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以上算是对《历史的细节》的观感,写得胡乱,今后还会再写些具体的,向先生讨教。谢谢杜君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