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
英语老师:“同学们应记住‘减负’用英语怎么说,将来阅读理解一定会出现这个热门词汇。”
数学老师:“减负就是负负得正,但减做题量的话,你们的成绩就要负增长了。”
语文老师:“减负者,热门话题也。记住,这是一个判断句式。”
政治老师:“谁能把减负和生产力的关系说一下。”
物理老师:“减负不是物理名词,别和我谈,跟我说说牛顿第一定律……”
化学老师:“化学研究各种,现在没发现任何有‘减负’这方面迹象的‘反应’。”
……
我说:“减负是骗人的东西,它耍了很多人。”
中国现在热门提倡的减负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根本上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便不能实现;而具体的原因又是极多的,其中最直接最现实的最具体一个原因便是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变节奏。中小学教育者,这些所谓的减负执行者们,在这种情况下是绝对不会轻举妄动的。否则,只会自找麻烦,被同行嘲笑或斥责。
其实,这些中小学的老师也深知学生的痛苦,自己也被这套中国特色的东西搞得心力交身心疲惫……
对于教育部提出的这个口号,我们的教育者或有意或有无意的还是要装一下样子,侧应一下其声色的。在这个环节上,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又体现出来,成为我们减负工作的实践主流:听几次同义反复却又无甚建设性意义的讲演;或是以老师名义的作业少布置一段时间(其实很多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早就被奴化到不需要布置的地步);或是我们的专家老师们把原来出版的参考书重新整理一下,换个封面,加上“减负”字样;或者是换换课本啊,改改考试啊,然后就叫创新……
最让人反感的便是形式主义的中国特色会议在这个时候不停的召开,它们一般无非就是对一些已确定的东西不停的进行同义反复:开个会,先花他半个会的时间把上面传达的精神啊决定重复一遍(我实在是想不通,要是觉得没有话说,可以少说或不说嘛,拿这些来充数干什么)。然后讨论来讨论去就是停留在其重要性上面,但就是讨论不出个解决办法。即便有时候某些人说了一些关于办法的真知灼见,会也被一片反对声镇压下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下讨论不出真正的办法也是很正常的,而说到这里,我不免觉得话又说回去了,既解决不了问题,那提什么解决问题的口号?
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培养体系评价制度形成的一种甚至带有中华文化的教育的结构性惰性是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改变的。而减负也不过是欺骗一下大众的感情,强奸一下大众的视觉和听觉罢了。真正实现减负,到少还需要中国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最后,以一首诗作为结束,并送给现在或曾经和我一样的莘莘学子,祝他们成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