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奶奶

我的奶奶有63岁了,她也没上过几天学,可她有个好习惯——爱节约。

吃饭时,如果谁把饭粒掉了一粒,她就敏锐的感觉到,并对那人说:“快把饭粒捡起来吧!丢的饭这么多,都可以养几只小鸡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像是奶奶的口头禅,我都听烦了。哪怕是一粒饭粒,一根面条,一条鱼都要给她吃得干干净净。我有时觉得奶奶有这种习惯感到害羞。家里的每条鱼都要给她吃得只剩下骨头,有时还依依不舍的咬了咬鱼骨头,爸爸经常会说:“哎呀,你别吃了,这条鱼吃得差不多了,扔了吧,大不了我给你买条新鲜的!”可奶奶只是慈祥的笑笑,说:“没事,这条鱼是天然的,一斤40几块,可贵了!现在不是提倡节约粮食吗?”接着又开始吃起来。爸爸被奶奶说的甘拜下风,无话可说了。

奶奶不仅节约粮食,还很节约用电、用水。奶奶如果发现房间里或客厅里没人却亮着灯的话,就立刻关了灯。我们平常都不注意这些细节,觉得开着灯没什么,不就浪费一点电吗。这时,奶奶就说:“发电需要很多水,电视上都说地球上水源越来越少了,我们要节约一些能源,平常也要节约水。”看来没读过书的奶奶也懂的不少嘛!而我们却不在意这些,真觉得惭愧啊!

电视上经常报道偏远山区里很多人生活都很艰苦,如果我们每个人平常能够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那么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帮助啊。曾经我们浪费的粮食可以铺一条厚4米,宽几十米的赤道,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啊。这个数目多么触目惊心啊!

节俭是我们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节约粮食,节约能源,做一个懂得节俭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