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与彼岸

东岸琉璃瓦,朱红墙;西岸玻璃灯,水晶宫。

东岸宋祖英,彭丽媛;西岸杰克逊,麦当娜。

东岸四书五经,百家姓,西岸圣经基督,礼拜颂。

不同的土壤上孕育出不同的花朵,纵然两岸花开,我们也不能“弱水三千”全都汲取,坚定地立足此岸,执著地守侯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五千年的历史车轮何以前行不止,五千年的文明何以源远流长?原因就在于从古至今,我们坚定地驻守在中华文明这一肥沃的土壤上,真心地守护着我们民族的根,虔诚地爱着我们民族的魂,并将她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可是如今,我们似乎在渐渐将她冷落、遗忘。痴迷于韩剧的婉转动人,不知多少次泪流不止;沉醉于好莱坞惊险刺激的华丽大片,不知多少次拍案叫绝。可是,我们置自己的文化于何地了呢?从柏林国际电影节载誉归来的影片《图雅的婚事》本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与欢迎,可结果为何偌大的放映厅竟只有一人观赏?

花,的确开了,而且在整个世界大放异彩,可我们却冷漠地将它遗弃,让她找不到家的所在。

站在这里,没有人不希望此岸花香四溢,那就让我们坚定地立足于这里,给它们更多的关注与爱护,让我们自己的文明在此岸繁荣昌盛。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不止。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易中天、刘心武、于丹等用通俗的语言将中国古代名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博大的哲理与人文精神呈现给我们,让我们重温几千年前华夏先贤的伟大情操与智慧,追溯华夏文明的根源。

伴随着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回归,我们又一点点回归自我,追寻中华文明的脚步,探索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当然,立足于此岸,不是死守,不是原地不动。我们要在立足此岸的基础上继承,然后不断发展创新。同时,也要向其他文化虚心学习,并吸取它们的优势,不断丰富充实我们自己,这样才会让我们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万物有其根,有其本,立足于此岸,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也不要忽略彼岸的美景!

【此岸与彼岸】

我,站在此岸,你站在彼岸,我们,很近,又很远。

每天清晨,我们都会在街上相遇,却只是一次次地擦肩而过。我拎着昂贵的公文包,穿着手工制的名牌西装,悠闲地走向我的车,而你,穿着蓝色工作服,脏乱,扛着厚实的蛇皮袋,行色匆匆地迈向下一个工地。我不喜你的脏乱,你不爱我的奢华。咫尺却是天涯。

华灯初放,夜晚降临。我坐在餐馆里,悠闲地享用我的晚餐,而你,拎着一大袋白馒头,趁着夜幕,走向你临时的家——用铁皮搭的工棚,你的眼神尽是焦灼,因为你不知道工棚里是否还有热水。灯光下,你的狼狈,我的闲适。

我们之间,似乎没有共同的语言,有的似乎只有差距与对彼此的不理解。我忘了,我住的每一座房子里都有你的血泪,砖头是你一块块垒上去的,水泥是你一袋袋背上去的;我忘了,每天那干净的大马路是你起早贪黑扫的;我忘了,那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是你建造的,连我的衣服都沾满了你的辛苦……我又有什么权力来鄙夷你的一切?没有你,又怎么会有我呢?晚上,深夜里,那么安静,马路上灯火通明,我从窗户里,望着你住的工棚,有一两点光在晃动,你也在看着我这里吗?我们站在自己的一岸,看着对方所在的一岸,思考着,问自己,要过去吗?

阳光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我穿上地摊货,发现也很舒适,我从高楼上走下,走向你的那一岸。那里,很简陋,一排排的铁皮屋,环境恶劣。但,也有璀璨的阳光。我想找寻你的踪迹,无果,回头,发现你拎着大饼油条回来。对峙,你的眼睛里有戒备,但我还看到了一丝莫名的渴望。我走过去,说,我饿了,能给我一根油条吗?你的眼睛突然像太阳一样明亮。我抽出一根油条,坐在水泥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你看了我一会儿,笑了,要凉水吗?要。你也坐了下来,一起阳光浴。谈了很久,发现都有同样的梦想,同样疼爱自己的爹娘……那么多的同样,让我们终于抛下一切,像亲兄弟一样站在一块。阳光下,我们在彼此的眼睛里,跃动。

此岸与彼岸之间有多远?那是我们两颗心的距离,你的,和,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