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思想自由意志独立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文学家,是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代表作家。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用他人的标准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拘束,越来越孤独。

提到加西亚·马尔克斯,就必须提到他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一部奇书,是一部由孤独引导的名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曾有书评说这是诺奖创办以来第一部获奖后无争议的作品。此言虽然显得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百年孤独》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扮演了史无前例的角色。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虚拟了一个略带魔幻气息的小镇马孔多,他用高超的文笔写出一个家族、一个小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人性的孤独。读《百年孤独》,像走进一座迷宫,在沿途欣赏迷迷幻风景的同时,让人深陷于思考的埋伏中,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孤独”。

回到马尔克斯说的这句话上来,又回到了老话题——“孤独”。但实际上这句话并非出自《百年孤独》,而是另一部作品——《我不是来演讲的》。为什么“用他人的标准来解释我们的现实会感到陌生、拘束、孤独?”从马尔克斯当年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有着共同语言的拉丁美洲布满了内战与独裁。世界大战的战火并未怎么烧及拉丁美洲,但这些人的祖国没有一个内部是团结的,都被各种利益机器切割得零零碎碎。美国人侵入哥伦比亚发展商贸甚至酿成了当地政府为了抑制其他政党而一再隐瞒的“香蕉大屠杀”惨剧。正如《百年孤独》书中所说——在发生屠杀后,政府宣称:“这是一个美好的小镇,没有死亡,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可为什么在政府“美好”的标准下,马孔多还是难逃孤独的命运、被飓风从地球上彻底抹去?这句话中“我们”为何不能理解成拉美人民?由此可以从历史角度理解,马尔克斯是要告诫拉美的人们,不要被国家各种权利机器滔滔不绝的各种美言洗了脑,尺寸方圆自在心中,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感悟到的比政客们描述的标准更接近现实。

放下历史与时代的沉重话题,这句话又可简单理解为不丢失自己的思想与立场。

古罗马皇帝玛克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道:“要记住,一切事物均取决于我们的看法。”“若没有不受别人想法左右的自由意志,邻人的邪恶就会变成我的毒害。”在他人思想的束缚中,傲岸掩饰着内心的卑微,强蛮蒙蔽了意志的脆弱。埋藏心爱,偏偏顾左右而言他;一颦一笑,谁都难吃准其真意。意志的铁链捆住了现实,让我们在思想与行动中变得愈发陌生、拘束。怎么会没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袭心而来?

挣脱庸人自扰的思想拘束,你思故你在,用不受干扰的清澈眼光看待现实。在自由思想主宰的现实中,尽可以厌恶你的厌恶,崇拜你的崇拜,爱一切值得去爱的一切,恨一切必须恨的一切。世味之浓淡无需迎合,粉饰于耳目到底是虚荣。

请让思想自由、意志独立成为一种心灵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