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读后感
各位朋友,建议大家读读季羡林的《牛棚杂忆》,里面记载了“文革"时期的种种现象,能让我们跟好的了解这一段历史,并且对日后的人生定位有一定的正面的影响。以免辜负季老先生给后人留下的一番美意。
在读《牛棚杂忆》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倘若自己处于如当时这么一个环境当中,我会是被迫害的那一类人还是迫害别人的那一类呢?这很难说得清楚,即使说出来了,那也无从证明,因为没有人会希望再次发生这样的灾难,来证明一下这个问题。
虽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书中我们应该要认识到一些问题,然后来个自我反思,看看自己身上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说来,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切勿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这是一个大多数人在幼儿园或是小学时就经常听老师说的道理。怎么这么一个基本的做人道理、价值观取向竟然曾被一个民族集体遗忘呢?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说,文革时候的批斗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只是满足一下那种人身上的以折磨别人为乐的劣根性而已。那时的批斗根本上不存在什么“正义感”和个人憎恶的情感,而在我的记忆中,确实也亲眼见过在这种劣根性的驱使下,整个村子的人吧一条生命活活毁灭的事件。我也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小偷就在群众的毒打下奄奄一息,最后死去。当时我还很小,不明白为什么整个村子的人都打得那么的起劲,那么的满足,开心。甚至妇女们还在一边呐喊助威。我只是想难道他们就真的这么有正义感,为那个被偷东西的人出一口气(其实那小偷确实最不至此)。后来才慢慢的发现,有份教训小偷的人当中,不乏是被偷的那户人家的仇人,其余的大多数也没有什么正义感,大家都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实,不正好是文革风气吗?这样,你还能不承认人“性本恶”的事实吗?一个人一旦缺乏向善的教育,他必定会是一个坏人,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性本恶”,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文革时期的很多北大学子,甚至是教授),只要有机会,就干出革的各式各样禽兽不如的批斗恶行,那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性本恶”这一结论吗?足矣!而那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人,如在我们同学或是朋友当中,那些经常为能够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而满足或感到神气的人,如果文革重现人间,大有可能成为“革命小将”,“红卫兵”一类的人,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慎防之,因为这样的人要么就是伪君子,要么就是蠢货一个,很容易为人所利用。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为数不少。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顺便也说说,那些见到领导就浑身发热,打心里大喊一声“哇!某某领导来了”,这样的人,在当时肯定也为发动“文革”出来不少力,在今天的社会,倘若气候合适,也将是一群为虎作伥的人。
其次,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也许,那种人身上的以折磨别人为乐的劣根性事一种世界性的劣根,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但是,为什么在向美国那样的西方国家就没有发生过像文革那样的大灾难呢?(至少在近一百年来没有发生过)那是因为制度上的问题。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首先杜绝了权利过于集中的现象,同时也杜绝了个人崇拜现象。我们再看看几个国家过去发生过的种种自己创造的灾难,我们也能略见一斑,如前苏联的“大清洗”运动,还有柬埔寨的“红色高棉”运动,这些事件在残忍和手法上,皆与“文革”同出一辙。而这些灾难得以发生的原因皆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健全。
当然,这是大方面的问题,以我的见识浅陋,没有资格多说,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做人一定要为自己设一条底线,并且坚定的执行。一旦有人吩咐你触及这条底线,无论他是谁,你都应该拒绝。必须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你便会陷入无底的深渊,永生不得安宁。在季羡林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名誉面前,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的人难道就能若无其事的安然活着吗?他们要么继续的丧尽天良下去,倘若他们还有那么一点良心,那肯定会日日夜夜的忍受着自己良心的责备而不得安生。我记得教我的一位教授曾经对我们说过,90后的年轻人当中有许多人因为生于国家思想最为封闭的时候,使其身上有着一种极左的东西,而自己又全然无知,这就很容易把自己毁掉自己的人生。这种极左的东西就如当日文革时期“革命小将”和“红卫兵”一样,只要有人指使,什么坏事都敢做。
季先生在书中还说到,其实文革即使是在今天还没有真正结束。确实如此,而文革的某些极左思想在新时期里得以改头换面,正在侵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青年。(如当日的“革命小将”为讨好领导而疯狂,今天很多人却为了金钱而疯狂)而在社会制度还远没有得以完善的今天,我们除了相信党和国家外,还应该去了解文革这一事实,以免灾难重现人间,贻害苍生。所以,列位看官,请抽时间读读《牛棚杂忆》吧。
也只方便说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