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人具有普遍性,也具特殊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长相,身材,生长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区别,可有的人活得快乐,有的人却活的抑郁。二者区别就在于知足或不知足。

如关于两只老虎的故事也是如此:两只老虎本来可以生活的很幸福,可是笼里的羡慕野外的自在,野外的羡慕笼里的安逸。就这样,两只老虎互换了生活,可不久后悲剧就发生了,从笼里走向野外生活的老虎被饿死了,去笼里寻找安逸的老虎抑郁死了。总被一种“他人的总比自己的好”这种思想所蒙蔽。可人常说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的人才会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但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的境况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啊!比如,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玩也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很多乐趣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而他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苏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乐乐。那人又问他:先生,住七楼又有哪些好处呢?苏格拉底说,好处多着呢!比如说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苏格拉底知足的心态将别人认为不好的事变成了幸福的事,这样何尝不快乐呢。曾在网上见过一篇文章“有一种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好”文章说道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总比自己家的孩子好;别人家的孩子兴趣总比自己家的孩子好;别人家的孩子能力总比自己家的孩子好……这就是一种严重的不知足的思想,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他人家孩子的优点作比较,总活在一种羡慕他人的状态下,长期以往生活怎能出现乐趣?翻过来思考,若家长总在心里拿自己家孩子的有点去和他人孩子作比较,心中自然会生出一颗快乐的种子。如此生活下去,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知足者常乐,不要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羡慕别人的生活,只要你有一颗知足的心,同样可以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活出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