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1、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子兰《秋日思旧山》

2、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4、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

5、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严仁《玉楼春·春思》

6、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8、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9、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0、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11、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12、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郑燮《满江红·思家》

13、分不尽,半凉天。——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5、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6、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17、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18、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19、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0、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何逊《边城思》

21、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

22、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23、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24、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25、又何苦、凄凉客里。——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26、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

27、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2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9、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30、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1、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吴文英《风流子·黄钟商芍药》

32、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

33、漂零客、泪满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34、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

35、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36、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7、思量便合双飞去。——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38、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39、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0、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41、歌里真情恨别离。——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42、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皇甫冉《春思》

43、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44、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

45、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46、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7、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48、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49、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0、如今不忍更思量。——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51、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52、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53、春思乱,芳心碎。——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

54、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55、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56、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57、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58、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59、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60、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李忱《吊白居易》

6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62、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6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