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嫣红与冷寒,吾心巍然不动
火红枫叶上艳若朱砂,是露珠雀跃地闪烁;冷白荷花上皎若月清,是露珠凄凉地无言。露珠原本晶莹透明,却仅仅因为周遭环境的改变就让它与之前大不相同。感叹惋惜之余,却也让我悟出我们生命的真谛——任凭嫣红与冷寒,吾心巍然不动。
露珠本是晶莹剔透,无色的背后隐含了它随外界改变而改变的特性——遇枫则赤,遇荷则白,遇靛则青——随遇而改的性质决定了它无法恪守本心。同样,面对日星隐耀,山岳潜形的萧景,有的人便“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面对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胜景,有的人又“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相反,有一群“古仁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论“淫雨霏霏”,亦或“皓月千里”,他们总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这便是所谓的“任凭外界如何嫣红与冷寒,吾心依旧巍然不动”吧?
回望宋朝烟云,乌台诗案,左迁黄州,苦难缠身,经历如此“黑云翻墨”,且看东坡如何“巍然不动”的——他“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这颗遗落人海的夜明珠,这位衣袂飘飘的东坡居士,他身临冷寒荷花之上,却未曾有“泪滴似的苍白”,他仍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仍能“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苦难的青碧冷白中,他把自己站成一座礁石,“含着微笑,看着远方”……
可是有的人在变化的环境里却没能“巍然不动”。在“风雨如磐”的文革时期,“四人帮”的迫害,“红卫兵”的批斗,像箭一样刺中了被称为“文坛的宠儿”的老舍,他无力承受十年浩劫的危机,最终将艺术的宝贵生命投向了北京那冰冷的太平湖。所以,纵使他曾经获得过“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可他依旧是个“人生的失败者”。当此之时,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那种“任凭嫣红与冷寒,吾心巍然不动”的定力,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可喜的是,在那样一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文革期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坚定、智慧如冰心季羡林者,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在枫叶上就“红红地闪烁”;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在荷花上就流下“苍白的泪滴”,他们“任凭嫣红与冷寒,吾心巍然不动”……
是啊,我们的人生,既要能够享受天之甘露,也要承受世之风雨。无论是杏花微雨,亦或晓风残月,任凭外界嫣红与冷寒,吾心依旧巍然不动,那么,你的生命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