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1、寓言的含义及特点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2、寓言类材料的审题

(1)把握整体寓意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2)多角度思考

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例1: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事件的结果是:

1、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3、动物们反驳教授。

通过提取有关哲学家行为动作的关键词:空洞的理论任何必须当然井底之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角度,并确定写作中心,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1)理论与实践脱离。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说话过于绝对。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同理,我们分析描写青蛙的关键词:就向教授发问所有的建筑都必须反击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这样也用同样的方法总结出动物们反驳教授的原因:

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也是材料的主旨句。

例2: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如下:

安泰失败的原因:

(1)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别人或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2)过分依赖别人也会导致失败。

母亲失去儿子的原因:

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赫拉克勒斯胜利的原因是:

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例3、

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眩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以上是一则寓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于蝴蝶与蜻蜓的经历?我们又是怎么认识的?蜘蛛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句是蝴蝶、蜻蜓、蜘蛛的话语,而其中最关键的句子则是“要怪只能怪自己”。由此得出寓意:决定一件事结局的固然有外因,但更主要的是内因。由材料向现实、由蝴蝶、蜻蜓到人。我们就可明确所给话题范围应是“主、客观因素对一个人成败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

1、想象蝴蝶、蜻蜓在这种认识支配下,即使脱离了这次危险,再遇到类似情况又会怎样。从而揭示这种认识的危害性。

2、从主观方面摆脱失败”的认识和见解

3、从主观因素出发获得成功”的认识和见解

材料作文审题难,寓言类给材料作文审题更难。很多考生因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造成跑题,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要立足于读懂材料,抓住核心意思,确定最佳立意,联系实际,发挥联想想象能力,结合自身认识特点,以及掌握的材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切不可信马由缰,只看现象,不谈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