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集》读后感作文

退步集,顾名思义,不进则退。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不都是在大发展么,何来退步之说?陈丹青老先生三句不离老本行,这里说的自然是中国的文化教育。

作者回忆起文革时期上海美专毕业生的生活,回忆1978—1980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各个人物都被暴力所摧残和侮辱。中国的文化被行政权力严重扭曲,退步,只剩下了退步。为什么会这样?那时的部分中国人崇尚暴力与强权,有了手腕,就有了一切。所以在他们追求金钱权利名誉的时候,对艺术对知识不自觉地表现出了轻蔑和敌意。

让人痛心的是,那些所谓的大规模的毁灭性建设,表现为一种无知的全民狂热。在这种狂热之下,我们希望赶上西方强国,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把中国变成美国。所受的教育,所追逐的品位,都能看出对西方的瞻仰,即使我们自己不承认。在“发展”和“进步”的名义下,我们摈弃自己的文化常识,割断自己的的历史记忆。

如今的文化教育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臃肿。“天生下湖南齐白石,安徽黄宾虹,必须在今日考前班通过愚蠢的石膏素描与水粉画测试才能获得国画本科生准考证;天生下我们的徐悲鸿林风眠,必须呈交超过所谓四级或六级外语考试分数,才能在中国境内报考油画专业。”

那么多喜爱艺术的人,必须得走一些弯路,以获得某种本来不需要证明的资格。这便是行政掌管学术,罔顾教育规律的恶果。“人文状况将继续承受压抑,难以振拔。”

个人认为,学术氛围应该是自由的。这里的自由不是相对于法律,而是相对于灵魂深处那种桎梏,那种千百年来对“美”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书中作者提出一种假设,潘天寿、傅抱石、梅兰芳、于是之、刘诗昆、侯宝林、常香玉、李连杰之流,今天想要求师收徒吗?管你是画国画唱京戏演话剧弹钢琴说相声敲大鼓翻筋斗,统统必须考外语。他们的朝气、性情、才华与影响力,是在就学期间不断填满各种学时学分,预备日后考研、考博,否则不可能以本科学历换饭吃。虽然说学外语这件事我是坚决拥护的,但是如果将自己学习真正的主要任务给荒废,那就有些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所以自由这个词应该用来描述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事物,而不是别人所强加的。

如今许多人在社会中的工作往往和他在大学中学到的有许多出入,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反而是否定了自己教育背景的人。于是我们就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追求的是什么了,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而活着。

那种根植在心中对美的自由追求,已经烂在了社会这片盐碱地里了,寻根也只能寻到被那代人所摧残的残垣断壁。也许这便是“我们上百年文化命运天灾人祸的总报应”。

希望我们能学会从历史中吸取到教训,即使这看起来像一场早已输掉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