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

面对同样的人或物,每个人的看法总会有些许不同,这些不同的观点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争议”。争议往往会使当事人对自己的看法或决定产生怀疑,在这一时刻,坚守自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争议中坚守,我们所认定的成功之路,不需因别人的争议而有所改变。

在争议中坚守,武则天成为充溢着男子血性的历史中的那抹唯一。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成为一代女皇的她,一举一动都会引来无数争议。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媚乱后宫;有人说她牝鸡司晨,不自量力。因强权而屈服的人数不胜数,真正支持她的人又有几个?然而她却始终坚守自我,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她的坚守,使她主宰了46年的江山,也使得天下更加太平。死后一块无字碑,更是她最大的坚守。她不需别人为她歌功颂德,也不在意后世对自己会是怎样的议论纷纷,“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别人的争议在她看来并不重要。这便是武曌的坚守。

在争议中坚守,哥白尼用自己的方式“推动地球旋转”。

身为科学家,哥白尼不断运用已有知识,经过不懈努力,提出了“日心说”。然而,在教会控制人们思想的那一时期,这一学说的命运注定曲折。虔诚信仰教会的人们对他的研究成果反响平平,教会更是不会允许有人挑战他们的权威。于是,哥白尼的作品遭到打击与封锁。然而,及时受到如此打击,他仍然坚守自我,从未向教会低头,他始终坚守自己得出的结论,直至生命的尽头。那些争议,伴随了他一生。然而多年后,哥白尼最终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认同,那些争议在真理面前显得毫无意义。这便是哥白尼的坚守。

在争议中坚守,“两弹一星”科学家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决心与实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多年战火的洗礼,中华人名共和国百废待兴。贫困、弱小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使我国遭到西方国家的觊觎与敌视。为了保证国防实力,我国毅然提出“两弹一星”计划。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西方国家的无情嘲笑,他们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制造出这些高科技产品。毕竟在他们看来我们仍无法摆脱“东亚病夫”这一称号,我们也没有有能力的科学家。但我们的领导人们却始终坚守,大批大批的爱国科学家们奋不顾身地参与进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着任务进程的不断推进,种种争议不攻自破。在争议中坚守,我国的国力不断增强。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坚守。

争议,或许会令人丧失斗志,失去信心。但这同时也证明这些因争议而丧失自我的人都是没用勇气的懦夫。要成为强者,成为成功人士,我们必须做到在争议中坚守自我,绝不动摇。

在争议中坚守,我们终将向世界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