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凝聚的集体无坚不摧

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的世界里,无论亲情、友 情还是兄弟情、师徒情都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它们如同一束束 和煦的阳光带给世人火一般的温暖,又如同一朵朵美丽的花点缀 着我们斑斓的生活。是的,情感是美好的,情感是温馨的。在日 常生活中,它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对疾恶如仇、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推 崇备至、钦佩有加,确实《西游记》这部小说之所以会家喻户 晓、童叟皆知,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功不可没。然而,我想更重 要的是作者想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真情凝聚的集体无坚不摧。正 因如此,唐僧师徒才能厉经磨难,唱响一路凯歌,终于取道真 经。

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中的故 事都是那么曲折,那么动人。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唐僧肉眼 凡胎,误会孙悟空,并赶走他走时的情节,你有没有体会过孙悟 空此时内心的感受,也许你没有过,也许你有过。可是琢磨一下 他的眼神,那是一双忧郁而复杂的眼神,可以说这双眼神将孙悟 空痛苦复杂的内心活动展现得生动传神。作者把人物描写得如此 传神,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是不是作者的笔有神奇的力量?不 是!是因为作者在他们师徒之间用一根无形的线把他们连在一 起,这就是一个“情”字。

“动人心者,莫乎情也。”在唐僧被黄袍妖怪抓住陷入危机 时,猪八戒放下十分高贵的面子,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最终,孙 悟空也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救出了唐僧。有人也许会说孙悟空不 是被唐僧赶走了,已无师徒情份,怎么还会回来呢?沉思许久, 想来是因为他们俩和师傅之间有一种至深至诚的师徒之情。在他 们看来,师傅是再生父母,教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也学会 了帮助别人。师傅唐僧用宽容善良,将野性十足、毛毛躁躁的孙 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改变了:孙悟空变得做事会考虑后果, 不再莽撞急躁;猪八戒也变得勤快起来……由此可见,美好的情 感可以感化人,更可以改变这个人。

在《西游记》中融汇贯穿的还有一种情,那就是友情。在攻 打黄袍怪的情节当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齐心协力救出了唐 僧。友情不仅表现在这个故事当中,在其他故事里他们师兄弟也 是互帮互助,在危险的时候,他们更是表现出至浓的“兄弟 情”。他们就像三支蜡烛,经过困难关卡当中的熊熊烈火的燃 烧,融化了,但他们合三为一,心连心,紧紧地,完全融合在一 起。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一种团结就是力量的 真正友情,它无坚不摧,无魔不怕。

在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多么渴望这样一种精神。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正处在高科技飞跃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 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由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雏鹰去完成。但是单 凭个人的努力,即使付出全部力量,也未必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 务。我们必须众志成城,齐心合力,才能成功,集体主义精神十 分重要,假如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孤树顶不住狂风,一片树 林方能力挽狂澜;假如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一颗星星不明亮, 繁星满天亮晶晶;假如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滴水成不了江河, 千千万万滴水方可奔流而下,气势磅礴……同样,由许许多多人 在一起的集体才能发光、发亮,才更有力量。

但在一个具体中,大家都志在不同,道不合的话,就不能称 之为具体,也没有什么力量可言。具体中大家应该志同道合,那 么他们必成为朋友,必会建立起一份友谊。无论这份友谊是真是 假,是深是浅,但都是人间一件美好的东西。《西游记》的作者 笔下的一个以西方取经为目的小集体中,有亲情,有友情,有宽 容,有体谅,这正是美好的社会,人民幸福生活的象征,他运用 对比的手法,从反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凶险。故事中的妖魔 鬼怪、深渊陷阱就是当时社会上那些丑恶现象的化身。正因如此 小说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正义,希望安定,希望通过无处不在的一 个“情”字来改造这个世界的美好心愿。

回首看看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年代,亲情、友情越来越为社会 所重视,千千万万的人积极行动,新连着心,手挽起手,不问报 答,不问卑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使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 团结稳定,一片欣欣向荣。

掩卷沉思,我想作者之所以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这四个人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如来佛祖迎取真经,其根 本的目的是要告诉后人: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用亲情、友情, 也就是一个“情”字去处事,那么即使最难克服的困难也会烟消 云散。唯有如此,方可有一个繁荣、安定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