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苦乐之境
不同人对于读书苦乐之境的看法是有差异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宣扬什么“勤学苦读”“三年寒窗”等等,使人们误以为读书总是似苦海一般,寂寞而又孤独的。但在我看来,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教养的,它的方式多样,应当是富有个性与趣味的。
古代的大圣人孔子十分崇拜学习,他曾经讲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何孔子能在读书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寻得快乐呢?首先孔子是以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养为目的的。这样子的读书会让人感到心灵上的充实与满足,不断的进步也会给人以激励,自然而然,那种最纯质的快乐也就产生了。反而再看我们现在以及过去为了科举而读书的文人,由于读书与功利挂了钩后,内心由衷的快乐也就无从谈起了。高考好似一把压在众多考生头上的刀,这时读书自会有一种苦的感觉。
但也并非真就是如学海无涯一般的,我们是由于紧张的压迫感将那快乐冲淡了,但不是讲就一定“苦”。当我们不将考试作为唯一的目标之时,我们就可以走入快乐读书的境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渊源流传,诗书名作数不胜数,其中又何尝没有乐趣呢?
读书应当是人生中最有乐趣的事。通过读书,我们发现了这个世界是如何的广大恢宏与令人神往。我们在每一本书中寻找和体验着自己,发现人生的价值。书就像一把钥匙一样,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与丰富的世界,带领人们去重新认识自身。可以说,书带给了我们的智慧与品德、勇气与力量,书塑造了我们。
我们也要学会在乐中读书。书籍正如海洋一般,有着无尽的宝藏。似乎乍一想,天下之书,无其不多,而一部书又是如此之厚,我们在这就要有那么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书再多、书再厚,也未必是要去“苦读”。我们在一部书里,获得了新鲜不同的理解,在内心深处激发着不同的共鸣,这不就是以为乐了吗?我认为读书之“苦”完全是由于思想的僵硬造成的,当我们有了开阔的视野时,书就不再只是死板的知识了,它也有了新奇的思想,乐趣自然而升。
读书之苦乐之境,全由个人之定。我觉得,读书应当充满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