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捕捉和表达动情点——活动化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作文是生活的反应,生活靠体验去感悟,体验凭活动来展现。活动化作文教学设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它与《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活动化作文教学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全部潜能,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活动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解放思想,让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

本教案的设计通过作文扩写和编写剧本的形式,进行活动化作文教学实验。让学生巧妙运用素材,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通过扩写让学生了解、感悟动情点的捕捉和表达,通过编写剧本和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和感悟动情点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演的综合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化作文教学为我们拓展作文教学的课型提供了条很好的途径和思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资源:《金田作文·高中新课标课堂自主作文金卷·必修1·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扩写,加深学生对捕捉和表达动情点的理解。

(2)通过编排情景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通过扩写、编排、表演本剧本,活跃课堂气氛,让感受到融听、说、读、写、演为一体的活动作文课的快乐与成功,找到提高自己作文能力的新途径。

时间安排:两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素材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素材连接”《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情》,其他同学听的过程中,感受文章表达的主题。

毛泽东和毛岸英的父子情

1945年12月初的一天,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抵达延安。毛泽东听说儿子回到了延安,带病到机场迎接,毛泽东看到阔别18年的儿子,走上前去,和快步走过来的儿子紧紧地握住了双手。毛泽东看着儿子,带着慈父的感情说道:“你长这么高了!”见到儿子后,毛泽东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但是,毛泽东并没有与儿子相处多久,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让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干农活儿。虽然是主席,但是毛泽东的对毛岸英的教育从来十分严格,毛岸英也从未因他是主席的儿子而自居或牟利,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参加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二、深入品读素材

师:请给文章拟一个你认为更恰当的题目。

生1:父子情。

师:文章讲述了几个场景?分别是什么?

生2:这段文章讲述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毛泽东在机场和儿子重逢。第二个场景是毛泽东让毛岸英到吴满有家学种地。第三个场景是毛泽东在儿子婚礼中送大衣。

师:这是一例简单、没有修饰的素材,它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生硬的事例和场景。我们现在尝试从动情点来丰富它。什么是动情点呢?“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生活是感情的源泉,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感人瞬间、动人的情节,通过细致的描写来表达真情。(出示课件:动情点:通过细致的描写来表达真情。)

我们回到这篇文章上来。这是一例素材,它没有修辞,没有细节,正是因为它缺少的动情点。我们来寻找一下,在这篇文章中,动情点可以出现在哪些地方呢?

生3:可以出现在动作和语言上。比如,毛泽东与儿子握手的瞬间,在与儿子说的第一句话的瞬间。

生4:可以出现在表情和心理活动上。我们可以丰富毛泽东父子相见时各自激动的表情和心理活动,可以丰富毛泽东送儿子到农村学习锻炼时不舍的神情,还可以丰富毛泽东看到儿子结婚时的心理。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如果在文章中要凸显一个“动情点”,就要精心剪裁,将“动情点”放在文章高潮的位置集中渲染。比如通过一个特定的实物或景物来串起人、事、物、景、情,这几种元素相加起来就是一个特定的情境,用这个特定情境中人物关系以及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对关键的“人”或“事”进行赞颂,感情炽热地进行抒情。(出示课件:“动情点=人+事+物+景+情+细节描写”。)

像这种加入动情点,丰富动情点,使文章丰富、形象的方法,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呢?

生5:扩写。

师:好,待会我们就会从动情点入手,扩写这篇文章。

三、创新素材,编写课本剧

师:通过捉住动情点,从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方面丰富了文章,希望同学们掌握了表达动情点的基本方法。掌握这一写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创新写作,编写课本剧。文章有三个场景,我们可以将文章写成三幕剧。

现在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写作。第一大组扩写文章,第二大组编写课本剧。第二大组可分为三小组,各编写一幕。最后各组选出一个优秀的文章和剧本,在课堂上展现。

(学生思考、创作)

第二课时

一、展现成果

师:经过上个课时的创新写作,想必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成果了。现在第一组先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请一名同学来朗诵一下自己的文章:

扩写范例:

父子情深

宝塔巍立,延河汤汤。1945年12月初的一天,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终于要从苏联回到延安。1927年秋,当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离开杨开慧母子时,那时的毛岸英只有5岁多,如今,他已经是一个仪表堂堂、身材魁梧的青年了!

当时毛泽东身体欠安,但还是决定到机场迎接儿子的归来,毕竟已经有整整十八年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了。

毛泽东带着一群欢迎的人,站在跑道边,当飞机停稳后,他第一个向飞机快步走去。从飞机上第一个下来的是毛岸英。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眼前的儿子个头比自己还高,穿着一件军呢大衣,脚上踏着牛皮靴,英俊帅气的脸颊上既有他妈妈的倩影,又有自己俊朗特征。毛岸英快步走上前,毛泽东兴奋地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睛隐约地泛起些泪花,许久,才深情地说出一句话:“你长这么高了!”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像秋天里一声凄婉的雁鸣,从高空沉沉地、沉沉地落到了大地上,溅起了无限的儿女情长。毛泽东说完这句话时,眼里竟充溢着热泪,他盼父子重逢这一天,已等了十八年!十八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岸英这时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握着父亲的手,心里不停地说:“爸爸,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毛岸英的归来,给毛泽东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他的身体和心情竟一下子好了许多。

接连两天,毛岸英都跟随在父亲身边,父子俩一起吃饭,聊天。但是,第三天,毛泽东就决定让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对此,毛泽东有着自己的打算。为了让毛岸英尽快地适应国内的生活,更深层次地了解国情,他决定将毛岸英送到农村去学习和锻炼。毛岸英听从了父亲的安排,脱掉了穿在身上的苏联军装,脱掉了皮靴,换上了父亲送给他的土布棉袄和棉裤,穿上布鞋,按照父亲的嘱咐到当地有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干农活。一个月后,毛岸英回到父亲的身边。毛泽东一见,笑了:“好么,白胖子变成了黑瘦子了!”

虽然毛泽东是主席,但是他对毛岸英的教育从来十分严格,毛岸英也从未因他是主席的儿子而自居或牟利。对自己的儿子,毛泽东从没有给过特殊照顾。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参加婚礼。毛岸英夫妇将要告别时,毛泽东送给他俩一件旧呢子大衣,并风趣地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你们,这件大衣是我在重庆谈判时穿的。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一件旧呢子大衣,这就是共和国最高领袖给新婚儿子和儿媳的礼物!但是此时此刻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能表达毛泽东对儿子儿媳的殷切期望和爱了。如此父子情,怎不叫人动容。

师:这篇文章基本都捉住了动情点,表现也足够精彩和细致。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编写的课本剧吧!

父子情深

第一幕

时间:1945年12月初的一天

地点:机场

人物:毛泽东毛岸英随行接机若干人

剧情简介: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带病到机场接机。

(飞机落地,停稳)

毛岸英(走下飞机,深情地)祖国,我回来了!爸爸,我回来了!

(毛泽东领着众人,第一个走向前。毛岸英快步上前,迎上父亲)

毛岸英(握着父亲的手,激动得不知道说些什么)……

毛泽东(双手紧握儿子的手,双眼打量着儿子,过了一会儿,深情地说)你长这么高了!

毛岸英(深呼吸,略带哽咽地说)是的,爸爸,我回来了。

毛泽东(微微一笑,右手轻拍儿子的肩)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来,和叔叔伯伯们问个好。

(毛岸英一一与接机的干部握手,问好。礼毕,返身搀着毛泽东)

毛岸英(关切问道)爸爸,十八年不见,你身体可好?

(毛泽东随身警卫员告之:主席最近染上风寒,在吃药中)

毛岸英(眉头紧锁)爸爸,身体不适应该好好休息,今天不必出来接我呀。

毛泽东(舒心一笑,抖了抖肩膀)感冒,不碍事。我身体硬朗得很,带兵打仗都问题哩!你别以为你父亲老得动不了了!哈哈……

(众人笑)

毛岸英(眉头舒展)爸爸不老,您是最健壮的。

毛泽东(亲拍毛岸英挽着他的手背)走,回家了!看看祖国的大变化吧!

(众人走出机场)

第二幕

时间:毛岸英到农村学习锻炼前、后

地点:院子

人物:毛泽东毛岸英警卫员

剧情简介:毛岸英回到延安第三天,毛泽东决定将毛岸英送到农村学习。

(毛岸英回到延安的前两天一直都跟随在毛泽东的身边,父子俩一起吃饭,聊天。但是,第三天,毛泽东就决定让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对此,毛泽东有着自己的打算。为了让毛岸英尽快地适应国内的生活,更深层次地了解国情,他决定将毛岸英送到农村去学习和锻炼。毛岸英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此时他已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毛泽东:(背着双手,望着在整理行李的毛岸英)儿子,此次到农村学习锻炼,你可做好准备了?

毛岸英(摸摸刚换上的土布棉袄,略带兴奋地说)准备好了!

毛泽东(用手扶正了毛岸英头上的帽子,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在心理上也做好准备了。你不要嫌延安土气,这里是圣地,到处都有能人,你不要炫耀自己。

毛岸英(点点头)爸爸,放心吧。到了基层,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和锻炼,不会让您失望。

(警卫员提醒毛岸英:时间到了,要出发了。)

毛泽东(突然想到了什么,补充说道)在那里,见了年龄大的人要叫爷爷或叔叔,和你差不多大的要称兄道弟。

毛岸英(用力点点头)嗯。

(毛岸英背起行李,走出院子。毛泽东站在原地,望着儿子的离去……)

(一个月后,毛岸英从农村回来。俩人在院子见面。)

毛岸英(兴奋地走上前)爸!

毛泽东(双手拍拍毛岸英,笑着说)好么,白胖子变成了黑瘦子了!哈哈!

(“黑瘦子”毛岸英摸了摸头,也笑了起来。)

第三幕

时间: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当天

地点:菊香书屋

人物:毛泽东毛岸英刘思齐宾客若干

剧情简介: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参加了婚礼。

(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宴设在菊香书屋的西厢房里。婚宴简单而热闹,房中摆着两桌酒席,桌上几瓶小酒,几道家常菜。这在当时已是非常讲究的婚礼了。)

毛泽东(起立,举酒杯向宾客致意)谢谢大家来参加岸英的婚礼,我代表我儿敬大家一杯。(话毕,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毛岸英、刘思齐(起立,举杯,)我俩也敬大家一杯。

(众人纷纷起立,举酒杯,共饮这喜庆酒。婚宴在欢乐、热闹的氛围中进行。)

(婚宴结束,毛泽东准备离开,唤来毛岸英夫妇。)

毛泽东(红光满面,兴奋地说)岸英,今天是你俩的大喜之日,爸爸真心祝福你俩能恩爱、和睦。

毛岸英(感动地说)谢谢爸爸。

毛泽东(向身边的警卫员示意,神秘地对毛岸英说)爸爸有礼物要送给你。

(众宾客低声讨论:会是什么样的礼物呢?)

毛泽东(接过警卫员递来的一件旧呢子大衣,略带歉意地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你们,这件大衣是我在重庆谈判时穿的。送给你们吧。

刘思齐(双手接过大衣,小声说)谢谢爸爸!

毛泽东(风趣地对刘思齐说)这大衣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刘思齐扑哧一笑,众人也被主席的话逗乐了。婚宴在笑声中结束。)

二、活跃课堂,排演课本剧

师:同学们编写的课本剧都十分精彩。细节方面都描写得非常到位,语言也非常出彩。这样的课本剧可以搬上荧幕了!同学们可根据各自编写的课本剧,进行排演。建议大家把《父子情》的剧本,放到元旦晚会上表演。

(学生齐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