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的意思

【拼音】:shè jì

【解释】: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2、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汉书·高帝纪下》:“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韩非子·难一》:“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

《史记·吕太后本纪》:“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成语典故】:相传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住25户,称之为“社”,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就是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社”“稷”,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两者本来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于“土”字一样,作“◇”,像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社,既与“土”本是一字,后来加上了“礻”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称。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还有各种欢庆活动,“社戏”、“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就是国君与国家共存亡的意思。

【造句】

1、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确然难动,有社稷之节。

2、做官要先做人,心里不装着江山社稷,你再怎么钻营也成不了好官。

3、君王社稷、黎民百姓之事谓之为大义;人伦情长、兄弟手足是为小义。

4、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5、公不协心戮力,为社稷卫,而同室操戈,此袁谭兄弟卒并于曹瞒也。

6、社稷民生未来福祉,我心时刻记挂思念!

7、权谋之术,帝王之术,一字记之曰心,人本是万物之灵,其心最是难测,而擅于把握人心之人,则可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统社稷。

8、虽然我只一介草民,但是我也关心国家的社稷。

9、有国家就必须有社稷来保佑。

10、巴勒斯坦人认为养孩子能防老,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巴勒斯坦的国家社稷而奋斗。

11、本来,在提到皇上、祖宗、社稷、宗社之类尊贵词的时候,一定要另起一行,越出格外,顶着天书写,就好象*中报纸上引用最高指示一定要用黑体字印刷一样。

12、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13、但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本思想的表达者,他的风俗思想与他的文化思想,在根本上或在总体上都是以国家、社稷为出发点的。

14、大将军忠计内发,扶危定倾,安康社稷,功勋赫然。

15、他曾在越南英勇作战,回国后出任过检察官和副州长,在美国参议院度过了20个春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社稷大业之中。

16、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提起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权和社稷,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17、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

18、他风流不羁,放浪于烟花柳巷,无心社稷,专于才情,青楼是他创作的源泉。

19、自受命上任以来,朝乾夕惕,恪履职司,查纠不轨,拘执流氓,严稽间细,缉捕逆畔,遂乃疆埸弭定,社稷磐固也。

20、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21、月端晨见冷焰为陌艺瑶将柳含蕴打入冷宫,急忙出声劝道:“皇上,不能为了一个女人而感情用事,玥妃的家世不容小觑,皇上要三思而后行啊,为国家社稷着想。

22、为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3、幼主昏暴,社稷危殆,虽曰天子,事犹独夫。

24、惊怖惕息,如临于谷,敢不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谨拜表以闻。

25、如西方以个人为重,四海为家,而中国以社稷为重,乡里为重,家庭为重,个人次之。

26、土地是民之根本,关乎到国家社稷、社会安定。

27、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

28、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

29、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30、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31、确实因为腐败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之存亡,社稷重器之安危,也是上述诸多问题的万恶之源。

32、天下社稷江山重于民心所向,望君深思。

33、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

34、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

35、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36、自古也就有黎民社稷,以舞见兴衰的说法,可见舞蹈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7、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38、在中国历史上,关注社稷的盛衰、追求民族的兴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为民族史学优良传统。

39、李氏一生未实现济苍海,安社稷的宏大理想

40、庐陵王乃高宗长子,天下明君,岂能视母后奸淫,不顾社稷生民之理?只因前次徐敬业用未当之兵,猝致身亡,特命李某统领山寨大兵,入京兴复。

4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2、日晦而归食。朝不及夕。以忧勤社稷。成王每朝。

43、愿陛下纳君臣金石之言,保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5、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确立社稷崇拜,将始祖稷作为农业神与土地神一同尊奉,体现了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华夏农业文化和宗法文化的结合。

47、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48、后者体现在封神榜象征、道教象征、太极图象征和山河社稷图象征等。

49、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50、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51、三生不改冰雪霜,万死常留社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