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明>
1311~1375
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14岁入郡庠学《春秋》﹐后从郑复初学习宋代理学。元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因检举御史失职事受排挤﹐弃官隐居。至正八年(1348)﹐台州方国珍聚众起事﹐复被任为浙东元帅府都事﹐因反对招抚之策﹐力主剿捕﹐与上司意见抵牾﹐被罢职﹐放浪于绍兴山水间﹐以诗文自娱。安山吴成七起事时﹐又被委任为都事﹐曾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义军﹐升为浙东行省郎中。不久又与元朝统治者矛盾﹐弃官隐于青田山中﹐着《郁离子》以明志。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攻占浙东﹐刘基与宋濂等应朱元璋征召到南京﹐陈时务十八款﹐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自立。其后七﹑八年内﹐深受朱元璋倚重﹐参与机要﹐辅佐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部﹐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四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受朱元璋猜忌﹐赐归乡里。洪武八年﹐懮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
刘基的政治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固国莫大于保民﹐而保民莫切于备患"(《春秋明经》)。他把休养生息﹑加强武备视为立国的两大根本。明朝开国后﹐他任御史中丞﹐曾参与朝廷多项重大决策。尤为重要的是﹐他与朱元璋共同改变了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试方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应试者的文章必须仿宋经籍﹐代古人语气来写﹐多用排偶文体﹐这就是后来的"八股文"﹐又叫作"制义"。这一考试方法沿用到清末。它在巩固封建制度﹑禁锢思想文化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明初文坛上﹐刘基占有重要地位。他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首先﹐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认为应当"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照玄上人诗集序》)。这种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他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以司马迁﹑班固﹑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为楷模。当时﹐与刘基齐名的文学家宋濂也提倡复古。他们的理论和著述﹐对于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
刘基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之中﹐又以乐府﹑古体诗为优。他在诗歌写作中﹐贯彻自己的文学思想﹐写了相当数量的讽谕诗。这些诗描绘元末明初的社会动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他揭示了农民在地租王税下所受的严重剥削:"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野田黄雀行》"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畦桑词》)他在一些诗里还刻画了农民在连年战祸下的流离惨状:"平民避乱入山谷﹐编篷作屋无环堵。回看故里尽荆榛﹐野乌争食声怒嗔﹔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雨雪曲》)他抨击官吏肆虐给百姓造成的祸难:"官吏逞贪婪﹐树怨结祸胎。"(《感时述事十首》之七)"况闻太行东﹐水旱荐为虐。饥氓与暴客﹐表里相倚着。赈恤付群吏﹐所务惟刻削。"(《过东昌有感》)他甚至讽刺朝廷最高统治者在战火纷飞﹑"浪动江淮战血红"的年代里﹐还纵情于声色享受﹐"新向湖州召画工"(《有感》)。与此同时﹐他在《孤儿行》﹑《病妇行》﹑《田家》等一组诗中﹐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在《夏夜台州城中作》﹑《赠周宗道六十四韵》等诗中﹐抒发了为民请命的志愿。这些诗篇都具有社会意义。当然﹐在刘基诗歌作品中﹐更多的是感慨人世沧桑﹐咏叹怀才不遇﹐以及一般的写景抒情篇章﹔其中还杂有若干歌颂圣王﹑遯世游仙之作。与诗相比﹐他填的词大多内容空泛﹐情绪低沉﹐少有佳作。
刘基诗歌的艺术风格比较多样﹐或求雄浑﹐或求婉约﹐或求奇崛﹐或求天然﹐兼容并包﹐卓然成家。著名的神话诗《二鬼》长达1200余字﹐描写管理日月的结邻﹑郁仪二鬼﹐被天帝暂放人间﹐50年不得相见﹐后来宇宙变动﹐二鬼见面后相约为天帝除翳﹐再造乾坤。天帝大怒﹐重将二鬼拘囚﹐"养在银丝铁栅内﹐衣以文采食以麋"。二鬼无可奈何﹐只好等待天帝息怒﹐重返天上同游。诗中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曲折地表现了在朱元璋猜忌压抑下的苦闷﹐以及再整朝纲的抱负。诗歌想象奇谲﹐语言瑰丽﹐风格雄浑﹐气势恢宏。而他的另一些诗﹐又追求浅显通达﹐如《懊 歌》:"养儿图养老﹐无儿生烦恼。临老不见儿﹐不如无儿好。"《从军五更转》:"一更戍鼓鸣﹐市上断人声。风吹鸿雁过﹐忆弟复思兄。"饶有民歌风味。
刘基墨迹
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但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他在元末隐居时所写的《郁离子》﹐共18章﹐195 节﹐多者千言﹐少者百字﹐在议论之中常杂以寓言。郁离二字﹐意思是文明。刘基在此书中﹐较全面地发挥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观念。其目的是向统治集团讽谏﹐以实现封建制度长治久安。但在讽谏之中﹐也包含了对统治集团昏聩腐朽﹑贪婪自私的一些揭露。例如"卫懿公好禽"﹐"晋灵公好狗"﹐"灵丘之丈人善养蜂"﹐"济阴之贾人渡河"﹐"屈子谓楚襄王"等节﹐都写得很精彩。尤其是"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节﹐写"狙公"强迫众猴子到山中采草木果实来供奉自己﹐后来众猴子觉悟过来﹐终于在某一天"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这则寓言﹐揭示了统治者压榨剥削百姓必遭反抗的道理﹐很生动﹐也很深刻。除《郁离子》外﹐刘基还写了若干思想性较强的散文。著名的《卖柑者言》﹐描写杭州有小贩卖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者买后诘问时﹐小贩答道:"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于是"予默然无以应"。它的讽刺锋芒﹐实际上是针对整个统治阶级的﹐是明代寓言体散文不可多得的佳作。
由于刘基以师古为宗旨﹐他的散文风格古朴浑厚。《郁离子》模仿秦汉子书﹐语言典奥﹐义蕴深远。他善于驰骋想象﹐将古代史实传说大胆改制﹐推陈出新。一般的说理散文﹐论点鲜明﹐文笔犀利﹐而且往往夹叙夹议﹐注意文字的形像性。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不多﹐以隐居会稽时所作的《游云门记》﹑《出越城至平水记》﹑《活水源记》﹑《白云山舍记》等篇为佳。写景时讲求意境﹐手法细腻﹐如《松风阁记》描写风中之松:"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颇有唐宋散文名家的风致。
刘基的诗文佳品﹐多作于元末他前半生几次弃官隐居时期。明初出仕之后﹐诗文多酬酢之作﹐内容芜杂﹐思想空泛。死前数年归里闲居﹐所作多为无病呻吟﹐有价值的很少。
刘基的著作较多。先曾由其子刘仲璟﹑孙刘廌等分别编为《郁离子》 5卷﹑《覆瓿集》并拾遗20卷﹑《写情集》4卷﹑《犁眉公集》 5卷﹑《春秋明经》4卷﹐于明初梓行于世。成化六年﹐戴暨等人汇刻为《诚意伯文集》20卷。嘉靖三十五年﹐樊献科根据文章体裁﹐更定编次为《重编诚意伯文集》18卷。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0卷﹐系据乌程许氏藏明刊本影印而成。内收《郁离子》18章﹑文 220篇﹑诗1184首﹑词233首﹑《春秋明经》42则。
刘基的诗词
- 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
- 古戍
- 水龙吟
- 感怀
- 感怀
- 感怀
- 蜀国弦
- 畦桑词
- 会稽
- 北风行
- 绝句
- 旅兴
- 旅兴
- 题沙溪驿
- 五月十九日大雨
- 梁甫吟
- 过闽关
- 田家
- 如梦令
- 远游篇
- 次韵和新罗严上人秋日见寄(二首)
- 吴歌(六首)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 钱塘遣怀
- 有感
- 感怀二十四首
- 艾如张
-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二首)
- 王子乔
- 咏史(二十一首)
- 次韵和石末公无题之作
- 漫成
- 惆怅(二首)
- 包与直题太乙真人图
- 过苏州(九首)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三首)
- 白苎词(二首)
- 潜溪图歌为宋景濂赋
- 旅兴(四十首)
- 望江亭
- 仙人词(三首)
- 旅兴(四十首)
- 钟山作
- 游仙(九首)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 越山亭晚望
-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
- 重用韵答严上人(二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春日杂兴(五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感春(三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游仙(九首)
- 再用前韵
- 杂诗(三十三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气出唱
- 旅兴(四十首)
- 懊憹歌(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题谢皋羽传后
- 游仙(九首)
- 杂诗(五首)
- 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
- 旅兴(四十首)
- 蜀国弦(七首)
- 双燕离
- 感怀二十四首
- 古歌(三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寒夜谣(二首)
- 题小景
- 东飞伯劳歌
- 夏日访王友文留饮赠诗
- 悲杭城
- 望行人
- 感怀二十四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枯树图歌
- 惆怅(二首)
- 又用前韵(二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夏日杂兴(四首)
- 过东昌有感
- 次韵和新罗严上人秋日见寄(二首)
- 江上曲(四首)
- 秋怀(五首)
- 晨诣祥符寺
- 杂诗(三十三首)
- 大墙上蒿行
- 再用前韵(二首)
- 杨柳枝词
- 有感(七首)
- 题李陵见苏武图
- 感怀二十四首
- 赠柯遂卿一首(并序)
- 晚泊海宁州舟中作
- 雪鹤篇赠詹同文
- 山鹧鸪(三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长门怨
- 秋怀(八首)
- 巴陵女子行
- 短歌行
- 题太公钓渭图
- 绝句(三首)
- 懊憹歌(五首)
- 题水墨蓼花草虫
- 有感(七首)
- 旅兴(四十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偶兴
- 摇落
- 班婕妤
- 巫山高
- 郑同夫饯别图诗
- 吴歌(六首)
- 秋怀(八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以野狸饷石末公因侑以诗
- 题山水图为宝林衍上人作
- 遣怀
- 杂诗(三十三首)
- 蒿里曲(三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旅兴(四十首)
- 感兴(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感寓(六首)
- 题陆放翁卖花叟诗后
- 感时述事(十首)
- 春日杂兴(五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江上曲(四首)
- 次韵和刘宗保秋怀
- 采莲歌
- 旅兴(四十首)
- 白苎词(二首)
- 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
-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
- 寒夜谣(二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秋夕
- 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
- 招隐(五首)
- 游仙(九首)
- 招隐(五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僧道士蒋玉壶长歌
- 旅兴(四十首)
- 秋怀(五首)
- 题烟波泛舟图
- 为本大师题唐临晋帖
- 蜀国弦(七首)
- 松叶酒歌寄梁安宅
- 蒿里曲(三首)
- 游仙(九首)
- 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 感怀二十四首
- 题钟馗役鬼移家图
- 咏史(二十一首)
- 悼废圃残菊
- 夏日杂兴(四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长相思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二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绝句漫兴(三首)
- 绝句漫兴
- 次韵和天童良上人见寄
- 绝句(三首)
- 望孤山作
- 杂诗(三十三首)
-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 不雨遣闷
- 绝句漫兴(三首)
- 蜀国弦(七首)
- 岁晏
- 杂诗(三十三首)
- 感与(二首)
-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 芳树
- 汉宫曲
-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得水字
- 普济寺遣怀
- 咏史(二十一首)
- 次韵
- 遣闷柬石末公
- 和石末公种棘用胡元望韵
- 过苏州(九首)
- 病妇行
- 旅兴(四十首)
- 旅兴(四十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宿蜡烛菴俊上房
- 过苏州(九首)
- 冬暖
- 感与(二首)
- 十二月一日
- 感怀二十四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玉涧和尚西湖图歌
- 蜀国弦(七首)
- 燕歌行
- 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 吴歌(六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竹枝歌(三首)
- 古歌(三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咏史
- 孤儿行
- 社日偶成奉呈石末公
- 旅兴(四十首)
- 上山采蘼芜
- 遣兴(二首)
- 鸡鸣曲
- 旅兴(四十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漫成(二首)
- 发安仁驿
- 秋怀(五首)
- 道士周玄初鹤林行
- 春日书事
- 苦哉行
- 吴歌(六首)
- 为王辅卿郎中题雪滩寒雁图
- 长歌续短歌
- 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
- 登高丘而望远海
- 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
- 秋日即事(八首)
- 次韵追和音上人
- 感寓(六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送翳士贾思诚还浙东(三首)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 春城
- 感寓(六首)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 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
- 钱王箭头篇
- 江南曲(五首)
- 春兴(四首)
- 起夜来
- 沁园春
- 圣人出
- 游仙(九首)
-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 杂诗(三十三首)
- 送李子庚之金陵
- 夏中病疟戏作呈石末公
- 感怀二十四首
- 旅兴(四十首)
- 江南曲(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
- 杂诗(三十三首)
- 青罗山房歌寄宋景濂
- 题秋江独钓图
- 墙上难为趋行
- 旅兴(四十首)
- 江南曲(五首)
- 放歌行
- 竹枝歌(三首)
- 次韵和石末公春雨见寄
- 杂诗(五首)
- 有感(七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钓竿
- 旅兴(四十首)
- 梁甫吟(此诗云"艳妻"、"牝鸡",亦为奇后而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种怀香
- 咏史(二十一首)
- 旅兴(四十首)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 旅兴(四十首)
- 萧山山行
- 初食槟榔
- 春兴(四首)
- 春日杂兴(五首)
- 秋怀(八首)
- 过闽关(二首)
- 旅兴(四十首)
- 煌煌京洛行
- 感兴(五首)
- 老病叹
- 旅兴(四十首)
- 秋怀(八首)
- 愁感代哭
- 节妇吟
- 侍宴钟山应制(时兰州方奏捷)
- 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
- 秋思
-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
- 游仙(九首)
- 秋感(二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发景州
- 渡江遣怀
- 旅兴(四十首)
- 仙人词(三首)
- 有感(七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秋怀(八首)
- 次韵和石末公用元望韵遣兴见寄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三首)
- 雨中杂诗(四首)
- 秋夜感怀柬石末公申之
- 闻盗过界首季君山甫亦蒙访及以诗唁之
- 送翳士贾思诚还浙东(三首)
- 仍用韵酬衍上人(二首)
-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 大堤曲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
- 感兴(五首)
- 漫成
- 旅兴(四十首)
- 秋怀(五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秋怀(八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重用韵答严上人(二首)
- 再次韵(二首)
- 玉阶怨
- 漫成(二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和石末公冬暖
- 送姚伯渊之清溪河泊所任
- 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
- 薤露歌
- 将晓(以下拾遗诗六首)
- 旅兴(四十首)
- 感怀二十四首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 门有车马客行
- 再用前韵(二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隔谷歌
- 杂诗(三十三首)
- 雨中呈石末公
- 江上曲
- 过苏州(九首)
- 诏书到日喜雨呈石末公
- 画竹歌为道士詹明德赋
- 雨中寄用章上人
- 秋怀(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元帅见赠(二首)
- 二月七日夜泊许村遇雨
- 招隐(五首)
- 夜泊桐江驿
- 久雨坏墙园蔬尽压怅然成诗
- 白发
- 杂诗(三十三首)
- 竹枝歌(三首)
- 旅兴(四十首)
- 即事
- 杂诗(三十三首)
- 淮南王
- 感时述事(十首)
- 过苏州(九首)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旅兴(四十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春日杂兴(五首)
- 旅兴(四十首)
- 绝句漫兴(三首)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杂诗(三十三首)
- 江南曲(五首)
- 将进酒
-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
- 春兴(四首)
- 遣兴
- 杂诗(三十三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神祠曲
- 江上曲(四首)
- 次胡元望郊行诗韵
- 战城南
- 咏史(二十一首)
- 思悲翁
- 夏夜台州城中作
- 招隐(五首)
- 有感(七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春夜(一首)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 少年行
- 旅兴(四十首)
- 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
- 感怀二十四首
- 青阳(一首)
- 感寓(六首)
- 远如期
- 次韵和石末元帅见赠(二首)
- 秦女休行
- 为启初门和尚题山水图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杂诗(三十三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茶园别朱伯言郭公葵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三首)
- 读史有感
- 题钱舜举马图
- 旅兴(四十首)
- 雨中杂诗(四首)
- 懊憹歌(五首)
- 过苏州(九首)
- 题画鱼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 上云乐
-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二首)
- 旅兴(四十首)
- 懊憹歌(五首)
- 旅兴(四十首)
- 艳歌行
- 咏史(二十一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冬至日泊舟戈溪
- 咏史(二十一首)
-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士
- 吴歌(六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走马引
- 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
- 发绍兴至萧山
- 过苏州(九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
- 青丝马
- 闺词(二首)
- 蒿里曲(三首)
- 又用前韵(二首)
- 黄慎之自闽见访夜坐对酌怅然有感
- 秋感(二首)
- 杂诗(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
- 丙戌岁将赴京师途中送徐明德归镇江
- 旅夜(二首)
- 宫怨
- 题赵文敏公画松
- 感寓(六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仙人词(三首)
- 题赵学士松图(白塔)
- 懊憹歌(五首)
- 感时述事(十首)
- 旅夜(二首)
- 次韵和石末公春日感怀
- 咏史(二十一首)
- 秋夜听冷协律弹琴分韵得夜字
- 感怀二十四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上陵
- 杂诗(三十三首)
- 感兴(五首)
- 秋日即事(八首)
- 夏日杂兴(四首)
- 旅兴(四十首)
- 感叹
- 绝句(三首)
- 楚妃叹(《楚妃叹》亦刺奇后也)
- 蜀国弦(七首)
- 旅兴(四十首)
- 静夜思
- 冬暖行
- 感春(三首)
- 感春(三首)
- 雨中遣闷
- 杂诗(三十三首)
- 次韵和石末公感兴见寄
- 江上曲(四首)
- 杂诗(五首)
- 仍用韵酬衍上人(二首)
- 病眼作
- 旅兴(四十首)
- 感兴(五首)
- 寄台郎张质夫
-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 题陈大初画扇
- 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 北上感怀
- 感怀二十四首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 吴歌(六首)
- 长平戈头歌
- 秋霁
- 题群龙图
- 遣兴(二首)
- 江南曲(五首)
- 感寓(六首)
- 漫成(二首)
- 题梅屏
- 听蛙
- 在永嘉作
- 独漉篇
- 古镜词(并序)
- 旅兴(四十首)
-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 雨中杂诗(四首)
- 杂诗(五首)
- 为戴起之题猿鸟图(牧谿书)
- 钧天乐
- 春蚕
- 古歌(三首)
- 次李子庚韵
- 再次韵(二首)
- 雨中杂诗(四首)
- 病足戏呈石末公
- 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
- 柯桥灵秘寺即景赠基上人
- 夏日杂兴(四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
- 题杂画卷子
- 闺词(二首)
- 题梅花小禽图
- 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
- 咏史(二十一首)
- 新春
- 擢彼乔松
- 感时述事(十首)
- 旧在杭时为冷起敬赋泉石歌乱后失之今起敬为
- 不寐
- 有鸟一首赠袁尚志
- 过苏州(九首)
- 旅兴(四十首)
- 漫成(二首)
- 山鹧鸪(三首)
- 旅兴(四十首)
- 无愁果有愁曲
-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二首)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题释骖图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旅兴(四十首)
- 莲塘曲
- 过苏州(九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有感(七首)
- 杂诗(三十三首)
- 有泉在山(一首)
- 立冬日作
- 大热遣怀
- 杂诗(三十三首)
- 旅兴(四十首)
- 秋怀(八首)
- 无寐
- 感怀二十四首
- 夜坐
- 题朱孟章虞学士送别图后
- 蜀国弦(七首)
- 君子有所思
- 游仙(九首)
- 春日杂兴(五首)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 思美人
- 旅兴(四十首)
- 钱塘怀古得吴字
- 赠杜安道
- 前有尊酒行
- 谒夏王庙有感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 次韵和林彦文刘山驿作诗
- 即事
- 次韵和石末公秋日感怀见寄
- 得令字
- 有感(七首)
- 旅兴(四十首)
- 山鹧鸪(三首)
- 二月二日登楼作
- 秋怀(八首)
- 至日遣兴
- 二鬼
- 感事呈石末公
- 游仙(九首)
- 双桐生空井
- 过闽关(二首)
- 早发建宁至兴田驿
- 招隐(五首)
- 水西寺东楼晓起闻莺
- 感怀二十四首